中國新聞周刊記者:孟倩
發于2022.9.5總第1059期《中國新聞周刊》雜志
一臺高端手機要具備哪些特點?
在業內人士來看,支撐起高端形象,受到高收入、商務人士等人群青睞;在硬件配置上足夠完美,體現自研實力,軟件系統優化,綜合使用體驗優越是前提。最為直接的衡量方法可能是價格,售價為6000元左右的旗艦機無疑可以納入高端行列。
定義一臺高端手機不難,走出一條可持續的手機高端化之路卻并非易事。自2011年到2022年,華為和蘋果累計投入的研發費用為1322億美元和1161億美元,兩者投入相近。近兩年,多個入局者持續押注高端市場,小米宣布未來5年研發投入將超1000億元,OPPO將持續投入500億元研發費用,這也預示著智能手機市場曠日持久的創新競賽早已開始。
據信通院報告顯示,2022年上半年中國市場手機總出貨量下降21.7%,國產品牌同比下降25.9%。在市場下行階段,國內廠商加速高端化布局,謀求高質量發展。據不完全統計,2022年上半年,包括華為、OPPO、vivo、小米等在內的主要廠商共發布51款新品,多款旗艦店起售價超過4000元,顯露了對高端市場的渴望。此外,手機廠商紛紛推出各自的折疊屏手機,以此來展示自身創新能力。
小米集團CEO雷軍曾說過“高端之路”是生死之戰。缺芯與疫情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手機的出貨量,但不容忽視的問題在于,國內廠商推出的高端手機缺乏差異化,難以打動消費者。在爭搶高端市場的路上,手機廠商恐怕要不斷思索創新之源頭,調試高端之路徑。畢竟沒有核心技術的支撐,高端化將是空中樓閣。
“往高端走才有活路”
根據工信部數據顯示,上半年中國生產手機7.44億臺,同比下降2.7%,其中智能手機產量為5.76億臺,同比下降1.8%。IDC中國高級分析師郭天翔告訴《中國新聞周刊》,此前幾個季度手機廠商雖然銷量下降,但是整體收入還在增長,然而現在出現銷量、收入雙雙下降的趨勢。
“往高端走才有活路,疫情對高端手機反而影響沒有那么大?!背彪娭菐於麻L孫燕飚強調。根據 Counterpoint Research 的報告顯示,2021 年全球智能手機市場總收入增長7%,其中高端智能手機市場份額占比達到歷史新高的 27%,很顯然,高端機更能刺激消費者換機。
市場調研機構Strategy Analytics最新報告顯示,今年618期間線上智能手機銷量為1400萬部,同比下降25%。然而在某電商平臺,5000元及以上高價位段手機出貨量同比不降反升。這意味著在市場銷售低迷的情況下,足夠堅挺的部分在于高端市場。
但高端市場近三年出現了重新洗牌。2020年,華為消費電子遭受“地震”,但仍然是國內手機廠商中的領頭羊,出貨量為1.25億臺,市場份額占比接近40%。到了2021年,由于芯片庫存耗盡等問題,華為國內市場出貨量排名跌出前五。在華為“跌倒”后,高端手機市場份額的空缺,引來國內手機廠商競相追逐。OPPO、vivo和小米等國產手機品牌紛紛提出高端化策略,逐步確定高端化系列產品。
孫燕飚分析,今年華為和蘋果發布會時間如此接近,實際上都有各自對市場的考量?!叭A為這一次在手機供應鏈上做了充足的準備,備貨達到四百萬,這么龐大的備貨量必須要將聲勢推高。蘋果發布會提前的關鍵點在于,今年618中iPhone13的熱銷,證明其產品的旺銷周期在拉長,因此提前賣還能帶動一波銷量?!?/p>
“搭載4G芯片的華為手機試圖從正面突破高端市場,這意味著此前華為在高端市場早已立穩腳跟,這是華為的底氣所在”,資深工程師袁博指出,國內手機廠商的高端化目前還未能實現這樣的效果。
在手機行業的傳統觀念中認為,一個成功的手機廠商應該做到高端市場和中低端市場并重,此外高端產品雖然利潤較高,但是發貨量會遠低于中低端手機,中低端手機的巨大發貨量有助于手機廠商整合供應鏈,成為行業上下游資源的壓艙石。
然而,蘋果只做高端產品,每年推出的新品都是當年度的全球銷量冠軍,并且收割了手機行業的絕大部分行業利潤。這給其他手機品牌造成了極大的沖擊,同時也令很多品牌堅定了做高端產品的信念。
根據Canalys報告,2021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達到了13.5億臺,其中44%的全球手機市場收入,被蘋果以17%的出貨量拿走。
十余年間,高端手機市場中追趕蘋果的手機廠商身影越來越多。早期,功能機之王諾基亞和摩托羅拉曾與蘋果有過近身博弈,最終銷聲匿跡;后續在全面屏智能手機時代,以中國手機廠商為代表的安卓陣營成為世界范圍內手機市場發育和產業鏈發展最為完善的地區之一。然而真正能夠與蘋果叫板的企業寥寥無幾。
在國內高端手機市場中,華為是唯一一個曾與蘋果平分秋色的手機廠商。在IDC公布的2020年上半年中國600美元以上價位段智能機市場份額顯示,華為以44.1%的份額排名第一,蘋果以44%的份額緊隨其后。二者對分88.1%的高端手機市場份額。然而在華為跌倒后,目前并未有國內廠商能夠補位。
根據Counterpoint Research的最新報告顯示,中國高端智能手機市場銷量份額從2021年第二季度的31%微升至2022年第二季度的33%,在整體出貨量下跌的情況下,這同樣印證了高端手機市場的堅韌。在高端機型的細分市場中,蘋果以46%占比位列第一名,較去年同期提升了3%,vivo、華為、榮耀、小米和OPPO依次位列第二至第六位,份額分別是13%、11%、9%、8%和8%。
“手機市場早就進入存量競爭時代,今年618其實很多手機品牌‘無所不用其極’,甚至連蘋果這樣的霸主都率先打起了‘價格戰’,引發了多米諾骨牌效應”,魔鏡市場觀察COO孫國強觀察到這樣的現象。為了維護其高端市場的份額,蘋果啟動“價格戰”。早在去年蘋果秋季發布會前,蘋果破天荒地主動降價銷售新品iPhone 13。今年618期間,iPhone 13成為暢銷手機第一名,幾乎占據一半銷量。
根據Canalys數據,2022年第二季度,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約6720萬臺,同比下降14.7%;但是,蘋果手機銷量約為950萬臺,市場份額達到14.1%,較去年同期提升2.1個百分點。從高端市場來看,iPhone13系列產品占據了全球2/3的高端市場。
中國政法大學知識產權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李俊慧告訴《中國新聞周刊》,整體來看,小米、榮耀、vivo、OPPO等品牌市場占有率有靠前,部分市場份額有提升,主要還是因為分割走了部分原來華為手機的市場份額。而華為受多種因素影響,手機生產量和出貨量呈下降走勢。
高端化仍處“量變”階段
孫燕飚指出,過去幾年,國內手機廠商還是通過自身努力,通過影像、芯片等多種技術在4000元到5000元的價格段獲得一席之地?!啊埌鍣C’的創造者是蘋果,蘋果擁有全世界最為完備的軟硬一體生態圈優勢,中國手機廠商想要實現真正的突破,必須要突進到5000元價格以上,但是想實現大批量的銷售實際上是非常困難的”。
最新報告顯示,2022年第二季度在vivo X80熱銷的推動下,vivo在600美元到799美元(約合人民幣4100元到5470元)區間段同比增長504%,vivo的整體銷量同比增長91%,取代華為排到了第二位。與此同時,在600美元到799美元暢銷手機榜單中,iQOO9 Pro、小米MI 12Pro以及榮耀Magic 4等多部國內廠商手機名列其中。
在400美元到599美元(約合人民幣2750元到4100元)區間,國內手機廠商競爭十分激烈,vivo、榮耀拿走了從華為和OPPO那里的高端市場份額。此外,這個區間的暢銷手機中還出現了紅米這樣本是中低端系列的機型。
結合蘋果的降價銷售來看,高端手機市場價格帶的荊棘地實際上正被國產手機大軍一點點拔除。
回到2016年,那時可能才算是國內手機廠商在高端化真正實現突破的階段。2016年,華為與徠卡合作的首款產品華為P9系列正式誕生,這款手機成為華為首款出貨量突破千萬的高端產品。那時,華為正處于高端手機市場爬坡階段,P9系列開了個好頭,在2016年到2019年期間,華為手機市場占有率飛速提升。
2017年,華為手機全球銷量為1.53億部,占中國智能手機市場19%的份額,成為中國市場Top1廠商及全球市場Top3廠商。2019年,華為手機全球銷量2.4億臺,市場份額達到17.6%,穩居全球前二。
除了華為在高端產品上可見的發力之外,那時中國手機廠商正在加速出海,OPPO、vivo和小米等中國智能手機占據了印度市場的半壁江山,傳音成為非洲市場之王,華為等廠商還深入到歐洲市場發展。
據信通院數據顯示,2017年國內市場智能手機均價較2016年相比上漲近20%,3000元到4000元價格帶手機出貨量同比增長74.9%,4000元以上的則同比增長170.8%,占比超過12%?!澳銜l現那時候就有了一個進階的曲線,小米、OPPO和vivo的價格帶突破到了3000元”,孫燕飚提到。
“到了5G時代,這些廠商開始突破3000元到4000元這一區間,今年通過影像算法和自研芯片等技術的發展,價格帶繼續向上沖進4000元到5000元區間?!睂O燕飚補充說,“當價格帶逐步實現突破時,安卓陣營真正暢銷的產品價格也在往上走,這實際上是類似田忌賽馬的策略?!?/p>
“安卓手機的用戶整體來看購買力天花板偏低,對價格敏感些。高端化的前提是消費者接受,愿意為溢價買單,因此廠商升級的地方一定是消費者比較關注的?!迸d業證券電子行業分析師姚丹丹告訴《中國新聞周刊》,相機、外觀設計、處理器、屏幕顯示和快充等均是消費者比較關注的賣點。
智能手機賽道已成紅海,影像能力一直是博弈焦點。孫燕飚談到,“中國手機廠商能夠從2018年之前的3000元高端手機發展到4000元甚至再往上走,攝像頭的應用非常關鍵,當年華為影像技術的發展令蘋果在該領域成為一個追趕者”。
2022年5月23日雷軍官宣,小米和徠卡將從光學、成像、圖像處理、體驗等智能手機影像全鏈路進行深度合作。這則官宣同時意味著此前華為與徠卡自2015年開始長達7年的合作結束。與徠卡合作將會給小米帶來何種變化,引發外界關注。
7月4日,小米發布小米12S系列手機,其中小米12S Ultra配備徠卡專業光學鏡頭,起售價為5999元,最高版本售價達到6999元。雷軍在當天宣布此次影像戰略升級是小米自兩年前啟動高端化戰略以來邁出的關鍵一步,他認為影像已成為手機的體驗制高點。
事實上,不只是小米,國內廠商在近年分別找到自己的同盟進行聯名合作。今年初,OPPO官宣和哈蘇達成影像戰略合作,此前哈蘇曾與一加在拍照系統上深度融合。2020年,vivo宣布與蔡司成為全球影像戰略伙伴,“vivo蔡司聯合影像實驗室”在中國東莞vivo總部掛牌。
孫國強指出,在一個存量競爭的市場,沒有大幅創新的前提下,降價固然能夠吸引人,但同樣需要一些“風口”:手機拍照功能就是公眾和社會輿論的風口。因此現在手機的主攝像頭從之前的單頭到2頭再到3頭,搞成了“浴霸”手機。孫燕飚認為,這有可能成為手機廠商在高端化過程中的一個“砝碼”。
“最開始旗艦機的發布的確是追著蘋果的節奏在規劃,國內高端手機往往做屏下指紋、多攝像頭以及機身改造,這些都是當時高端化的核心標志?!睂O燕飚指出,近兩年手機廠商開始通過發布折疊屏另辟蹊徑,試圖從蘋果手上搶份額。根據公開數據顯示,折疊屏目前均價仍在1000美元左右。
李俊慧指出,今年以來,高端化的特點之一是“折疊屏”手機扎堆,包括小米、vivo、OPPO和榮耀等主要智能手機品牌,都推出了各自的折疊屏手機。一方面,這說明折疊屏技術日趨成熟;另一方面,也說明這些較大的手機品牌能更好地駕馭折疊屏配件。
“但比較尷尬的問題在于,消費者也只會接受同類產品中的佼佼者,因此折疊屏手機想要得到消費者的認可,一定要往實用性上邁出,比如解決折痕問題或者重量問題,這樣來提升消費者的使用體驗,而不能成為打著‘新奇特’概念的產品。”孫燕飚強調。
“供應鏈不通暢,摩爾定律臨界點的不斷逼近,導致手機的絕對性能提升不明顯?!辟惖现菐鞜o線電研究所高級咨詢師鐘新龍認為,不能說過去這幾年手機市場沒有技術進步,只是說還處于量變的階段,并沒有達到引發和觸動消費者換機和購機需求的質變。
李俊慧強調,手機高端化的標準,主要包括技術含量、創新程度和用戶體驗。最終手機高端化與否的關鍵會在價格上有相應體現,但是,如果僅是手機價格高,技術含金量低,或創新程度不高,抑或是用戶體驗不佳,那么,這種定價高的手機屬于“偽高端”。
底層技術之困
為了沖向高端化,近年來手機廠商不遺余力地在底層技術上尋找機會。過去慣常的做法是爭搶與芯片巨頭高通首發與合作的機會。孫國強指出,手機廠商在高端市場上的發力,特別是安卓高端手機,都會在芯片上下功夫。實際上芯片目前由高通、聯發科主導(現在主要是4nm的芯片)。
近年來,這個趨勢有了微妙的轉變,“自研芯片”成為手機行業的熱點。手機系統芯片SoC具有進行復雜運算的能力,可以看作智能手機中的“大腦”,包含了CPU、GPU、ISP、DSP和基帶等功能不同的模塊組合,各自分管不同的任務。
“手機技術上最大的兩個難題,一個是SoC系統芯片,另一個是操作系統”,銳思智芯COO況山強調這是手機產業技術中的兩個“皇冠”,集中體現一家手機廠商的自我研發能力,需要長期有定力的投入。
2017年小米發布自研SoC澎湃S1,此后沉寂4年,去年則發布了首款自研ISP(圖像信號處理器,一款輔助芯片)澎湃C1,此后發布了自研電池管理芯片澎湃G1和自研充電芯片澎湃P1;vivo則是在去年9月推出自研的ISP芯片vivo V1。
OPPO在2021年12月發布了自研NPU芯片“MariSilicon X”,NPU為神經網絡處理器,具備更強的AI運算能力。同時一些諸如“2023年推出自研AP芯片,2024年推出自研4nm SoC芯片”的消息也不脛而走。OPPO相關負責人告訴《中國新聞周刊》,手機高端化核心是差異化技術的競爭,突破高端需要真正創新的產品,創新形態和自研芯片是OPPO突破高端的兩大戰略控制點。底層核心技術的突破是現在手機行業最為困難的,但也是不可或缺的一步。
前魅族高管、怒喵科技創始人李楠提到,真正在全球高端手機市場成功的三個品牌:蘋果、三星和華為,都有自己的SoC。然而高端化趨勢不是從現在開始的,此前很多手機廠商可能都沒有清晰可行的高端化路徑。
國內手機廠商自研芯片還只是停留在“輔助芯片”階段,真正成熟的SoC是若干芯片的高度集成體,研制難度和資金投入很大,并且研發過程經常會遭遇瓶頸,導致項目難以推進。以華為為例,歷經22年才造出第一顆自研SoC麒麟910,到2020年10月麒麟9000發布,已有三十余載,每年投入達到千億元。
鐘新龍強調,“大家都知道終點在哪里,這條路是清晰的,只是說要采取什么路徑到達終點,有人開私家車,有人坐飛機,也有人坐高鐵?!彼J為,在自研芯片這條路上應該更為慎重,研發不成有可能就是滿盤皆輸。要根據企業的戰略決策方向來進行研發規劃,比如研發圖像算法芯片或快充芯片等,“千萬不要急著上來就說,一口氣要實現一個大目標,這不太實際”。
2018年,手機行業里開始了3D感測攝像頭的競賽,況山敏銳地捕捉到手機產業鏈中的機會。況山和團隊決心將仿生事件相機芯片應用到手機等消費電子領域,以此來解決手機拍攝中的痛點?!笆謾C創新過程中實際上能夠被消費者感知的,第一個就是屏幕,第二個就是拍照。此前整個視覺系統經歷多年發展,出現一些應用上的瓶頸,比如拍攝模糊,曝光過度以及功耗過高等問題”。
剛剛組建團隊、創辦公司的況山回國進行了市場調研,她驚訝地發現,此前整個手機產業較為封閉,核心技術與核心器件固定,供應商也是國外一些固定的公司。創業公司以及新的技術進入到產業中難度非常大,機會比較少?,F在廠商們開放度提高了,愿意和新的供應商合作,并嘗試新的技術。況山表示,“很明顯,廠商對研發的投入重視增加了,更重視上游新技術和新器件?!?/p>
“安卓手機廠商的內卷在于軟硬不整合,基于高通同樣的硬件平臺,軟件系統的差異化實質是不容易體現出來的?!崩铋岬?,SoC是一個最強大的技術,但手機廠商需要思考自己是否必須要親自下場來做,選擇哪條技術路徑需要對自己清晰的認知。
北京郵電大學經濟教授曾劍秋指出,芯片只是手機技術中的要素之一,高端化也不是新問題,最大的難點其實在于把技術路徑和市場結合起來?!凹夹g路徑簡單來說就是要遵循國家戰略,實現技術和市場的結合,需要自研就自研,需要聯合就聯合,這樣才能實現良性發展”。在企業自身不同發展階段,“采取不同的技術路徑和戰略規劃路徑,進行探索和試錯,十分有必要”。
IDC中國高級分析師郭天翔指出,手機廠商高端化趨勢下,各大廠商都在比拼長期研發的投入,而研發投入帶來的高額成本也需要更高的產品營收來支撐。實際上,廠商和供應鏈從技術預研階段即開始深度合作,共擔投入與風險的模式愈加普遍,部分供應鏈、SoC的底層技術也更加開放,更多偏向定制化的產品正在出現。
馭光科技創始人兼CEO田克漢投身于三維傳感領域,通過微納光學器件實現對光信號的“駕馭”?!?D技術除了蘋果在大規模使用之外,安卓手機沒有大規模鋪開,只有部分高端機型才會用到,原因在于成本高、應用場景不佳。”田克漢告訴《中國新聞周刊》,蘋果當時使用了刷臉功能,逐漸建立起自己的生態。相比較之下,國內手機廠商在使用高端技術上的“膽量”略顯不足。
“拿出真正的技術才能夠真正讓別人付出高端機的價格,讓別人付出高端機的價格后才能去做更高端的技術?!碧锟藵h認為這是一個正向循環,如今蘋果已經做到了這一點。但國內手機廠商仍有很長的路要走,在他與國內手機廠商交流中,發現這些廠商對技術的應用仍存猶疑。
生態和品牌建設不容忽視
2020年,小米提出“手機X AIoT”的核心戰略,加強手機與AIoT的協同。根據小米2022年第二季度財報顯示,小米智能生態AIoT平臺已連接的IoT設備數同比增長40.7%,達到5.27億臺;截至2022年6月30日,擁有5件及以上連接至AIoT平臺的設備用戶數同比增長37.0%,達到1020萬臺。
8月11日,在雷軍的主題演講中,他披露了小米造車的進展,“小米造車目前進展順利,甚至可以說超預期”。雷軍還對外展示了小米自動駕駛技術的路測視頻,截至目前,小米自動駕駛技術第一期規劃140輛測試車,目標是2024年進入行業第一陣營。從智能手機、可穿戴設備到智能家居再到智能汽車、智能制造等,智能生態初現。
“在手機市場發展開始進入瓶頸期之后,不管是廠商還是供應鏈都需要找到新的增長點。”郭天翔提到,新能源汽車無疑是目前公認的下一個風口,而手機供應鏈廠商在新能源汽車行業本身也有一定的優勢,所以也都隨著廠商,或是自身直接進入汽車行業。
姚丹丹指出,消費者對手機升級反應不是很熱烈,這會變相引導廠商投入精力減少,小米造車、造機器人,蘋果搞起VR,大家開始將產品迭代重心轉向移動互聯方面,手表、耳機和其他一些新產品。
郭天翔建議,手機廠商拓展多終端領域,一是可以尋找新的增長點,比如過去兩年平板市場的火爆,未來VR和AR在元宇宙的發展。而平板等終端跟手機的很多零配件都是互通的,也可以幫助消耗庫存零配件。二是以手機為核心,結合其他多終端形態,捆綁住自身品牌用戶,形成品牌的護城河。最后是生態的發展,通過系統,打通多種終端,建立完整的生態鏈,軟件方面獲得更多發展。
蘋果最新一季度財報顯示,在服務收入方面增長最快,同比增長12%,增速遠超蘋果其他營收板塊。孫燕飚指出,蘋果是全球最大的移動互聯網收費公司,收費用戶數量最多。建立在云存儲服務之上,蘋果通過移動收費服務獲得豐厚的收入。
“此前吉利收購魅族,蔚來傳出做手機,試圖通過智能汽車與手機的互聯,建立一個互聯開發的商業模式,這樣一來就會產生付費?!睂O燕飚認為,未來廠商面臨的是智能化的市場,圍繞手機在智能穿戴甚至新能源汽車方面進行生態建設,以此來打造增值服務,保證利潤增長,未來能夠建立更良好的盈利模式。
“建設生態的前提還是要有足夠的創新能力,不管是耳機還是智能手表,通過創新可以打動高端的消費者,獲得話語權?!崩铋^察到,目前在智能穿戴賽道上,產品的關鍵指標并未提升,未來將會有較大的增長。目前,李楠將創業目標定位在新興消費電子上,第一款TWS耳機研發了19個月,售價高達4300元,這一價格比AirPods高出一大截。“在400億美元的戰場直面蘋果AirPods Pro,爭奪高端TWS市場份額”。
孫國強強調,未來手機廠商的競爭本質是生態的競爭。這就是包括蘋果、小米在內的廠商為什么要去造車,反過來造車廠商為什么要做手機。在自家生態端口上的只有自己做才能做得更好,然而并非所有品牌都能同時做好。
事實上,此前關于軟件系統的爭論已持續多年。iOS和安卓系統依然存有體驗差異,iOS系統的底層技術大部分來自蘋果自研,優化做得好,安全性相對好,不過這令蘋果生態相對封閉。安卓的底層系統全面開放,這就需要各家廠商對系統進行更進一步的定制化研發,打造屬于自身的特色,建立與競品的差異化。
“由于歷史原因以及市場布局問題,中國并沒有統一的操作系統,目前這個市場發展十分分散,華為的鴻蒙系統被寄予厚望,但仍要在更底層的技術方面做到先進”,曾劍秋認為操作系統是未來生態建設的基礎。
去年,華為推出“1+8+N”全場景智慧生活戰略,圍繞手機建設平板、TV、手表、車機、耳機、PC等業務,延伸到移動辦公、智能家居、智能出行等場景。目前搭載鴻蒙系統的華為設備已經突破3億臺。姚丹丹指出,鴻蒙系統其實基于整個物聯網和物聯網全場景應用領域組成一個超級終端,一方面是體驗感的升級,更多的是綁定用戶,更易形成系統優勢。
袁博談到,鴻蒙系統具備技術含量,這是屬于華為長期投入的產物。在硬件受到制約后,軟件生態整活了,這就是高端手機軟硬一體化能力的體現?!皣a手機需要更多的技術積累,生態發展能夠幫助提升品牌形象,厚積薄發才能應對下一個技術革命的到來”。
進入5G時代后,帶來的消費者迭代需求很弱。郭天翔指出,目前來看,5G并沒有成為消費者的換機動力,對于普通消費者來說,5G體驗提升并不大。
鐘新龍認為,智能穿戴等產品都屬于手機泛化的外延,這些產品本身就是基于手機廠商過去的技術積累和生態優勢來搭建的。“5G時代,如果能夠提升超高清視頻技術,將手機與VR或AR產品串聯起來,也許那時又會是一場技術革命的出現”。
一個手機品牌如何能夠真正走向高端化?
郭天翔對《中國新聞周刊》如此闡釋:“首先推出一款產品力不錯的產品,獲得一部分用戶的口碑,同時不斷建設自身品牌高端形象。此后產品更新迭代保持統一思路,產品用戶體驗不斷提升,至少堅持2~3代產品之后,才有望逐漸樹立起高端產品形象,進而被廣大消費者接受。當然,自主研發技術是最重要的一點?!?/p>
多年前的8848手機,一上市時就主打高端人群,售價高昂,但是由于手機產品功能不足,該品牌只能曇花一現?!皻w根結底高端手機產品要經得起消費市場長時間的檢驗”,鐘新龍觀察到這兩年很多企業想搶占高端化市場,促進消費者形成高端化消費心理認知,但目前來看,還需要一個長時間的路線建設。
“堅持長期投入,包括對產品實力、服務、渠道、自身品牌形象的投入等方面,從量變積累為質變,才有望真正站穩高端市場?!惫煜枞绱苏f道。
《中國新聞周刊》2022年第32期
聲明:刊用《中國新聞周刊》稿件務經書面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