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10月24日電 (記者申佳平)在工業和信息化部今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工業司司長何亞瓊介紹,11月17日至19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北京市人民政府、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將在北京共同舉辦2023中國醫藥工業發展大會。
“當前,人民群眾健康需求不斷升級,全球醫藥創新鏈、產業鏈、供應鏈加快重塑,我國醫藥工業發展已進入高質量發展的關鍵階段。”何亞瓊介紹,本次大會將以“匯聚發展力量 筑牢健康基石”為主題,全面展示我國醫藥工業在化學藥、中藥、生物藥、醫療器械制造等方面已取得的突出成果和綜合能力,打造國際化、高端化、專業化的交流合作平臺,共同推動中國醫藥工業高質量發展再上新臺階。
據介紹,本次大會會期3天,11月17日舉辦開幕式和主論壇;18日至19日還將舉辦16場系列專題會議。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工業司副司長王孝洋表示,2023中國醫藥工業發展大會的主要特色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聚焦醫藥工業。大會更加聚焦于推動醫藥工業高質量發展,從制造的角度去進行解讀和交流。二是強化對話交流。大會主辦單位數量多、職能覆蓋面廣,將對標國內外頂級論壇,致力于將大會打造成為國際化、高端化、專業化的行業研討平臺。三是打造產業生態。大會不僅涵蓋化學藥、中藥、生物藥、醫療器械等子行業,還將涉及產業鏈上下游各環節,組織全產業鏈、生態圈各方同臺發聲,不斷擴大助推醫藥工業創新發展的“朋友圈”,群策群力助推醫藥工業高質量發展。四是呈現豐碩成果。大會將組織專家解讀、圓桌討論等多種活動,深入宣貫《“十四五”醫藥工業發展規劃》《“十四五”醫療裝備產業發展規劃》,打造醫藥工業相關政策舉措發布和宣貫的重要平臺,推動各項部署落地落實。大會還將發布“京津冀醫藥健康產業集群”相關政策,舉辦“醫藥產業鏈研究院”共建簽約儀式,發布醫藥工業領域相關行業研究報告、白皮書等。
發布會上,何亞瓊表示,“十四五”以來,我國醫藥工業主營業務收入年均增速為9.3%,利潤總額年均增速為11.3%,發展基礎更加堅實。我國是世界工業醫藥大國,產業鏈完整,醫藥產品品種數量、生產能力位居全球前列。我國現有國產藥品批準文號15.5萬個,醫療器械備案和注冊證24.5萬張。近年來,各方緊密協同,同向發力,推動我國醫藥工業一批龍頭企業規模壯大、產業集聚程度進一步提高、產業鏈供應鏈韌性水平提升。
同時,全行業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推進核心技術研發,持續健全創新體系,完善產業創新生態。“十四五”以來,全行業研發投入年均增長超20%,基礎研究取得原創性突破。創新藥、高端醫療器械等領域創新成果不斷涌現,大規模細胞培養和純化技術接近國際先進水平。
何亞瓊還指出,我國已成為全球新冠病毒疫苗產能產量最大的國家,小分子抗新冠病毒藥物、相關中成藥在保障人民群眾健康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傳統中藥在阻止疫情擴散、保障患者生命健康方面作出巨大貢獻。我國持續加強易短缺藥品監測,支持引導企業研發生產小品種藥、兒童藥、罕見病藥品種,群眾用藥可及性進一步提高。修訂印發《國家醫藥儲備管理辦法》,醫藥儲備體系不斷完善。
此外,我國制藥企業開展全球研發藥品增多,多個創新藥在發達國家獲批上市,對外授權品種數量大幅增加。高端醫療器械和化學制劑、生物藥等高附加值產品出口額占比提高,一批中成藥產品獲海外上市批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