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1月17日電 (記者楊曦)國務院新聞辦公室17日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2023年國民經濟運行情況。國家統計局局長康義表示,2023年,各地區各部門在穩定經濟運行上下了大力氣,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上更是沒有松勁,我國經濟較好實現了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高質量發展之路走得更加堅定、更加有力。
康義表示,總結起來,可以用五個“進一步”來概括:
第一,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取得重要進展,發展動能轉換進一步加快。現代化產業體系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各地區各部門堅持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扎實推進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我國經濟發展的新動能新優勢不斷壯大,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取得新進展。
第二,改革開放縱深推進,發展活力進一步釋放。2023年,我國全力推動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繼續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一流營商環境,有效提升了經濟發展的動力活力。截止到2023年9月底,全國登記在冊的經營主體達到了1.81億戶,其中個體工商戶達到1.22億戶。加快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積極開展國際經貿交流合作,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成功舉辦了進博會、服貿會、廣交會,我國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額增長2.8%。進博會按年計意向成交金額比上屆增長了6.7%。
第三,綠色低碳轉型持續深入,發展方式進一步轉變。我國堅持在綠色低碳轉型中推動經濟發展,綠色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加快形成。積極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能源消費結構持續優化。初步核算,2023年非化石能源消費占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比上年提高了0.2個百分點。到2023年底,我國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容量占比超過總裝機的一半,歷史性地超過了火電。綠色低碳產品產量也在快速增長。2023年,新能源汽車比上年增長30.3%,產銷量都是世界第一;電動載人汽車出口量增長67.1%。
第四,民生保障有力有效,人民生活進一步改善。增進民生福祉是發展的根本目的。2023年,城鄉居民收入穩定增長,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水平不斷提升,民生短板領域也在逐步加強,進一步擦亮了高質量發展的民生底色。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6.1%,其中,來自政府的社會救濟和補助、政策性生活補貼、現金政策性惠農補貼等轉移性支付增長10.3%。民生投入力度不斷加大,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投資增長23%,農業投資增長9.3%,都明顯快于全部投資。
第五,糧食能源安全保障能力提升,安全發展基礎進一步夯實。2023年,我國在發展中較好保障了安全,在安全的基礎上實現了向好發展。
“當然,我們同時也要看到,我國仍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變增長動力的攻關期,進一步推動高質量發展還需要克服不少困難和挑戰。要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把堅持高質量發展作為新時代的硬道理,統籌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不斷實現經濟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把中國式現代化的宏偉藍圖一步一步變成美好的現實。”康義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