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我國制造業總體規模連續14年位居全球第一;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創新能力位于世界第一梯隊;汽車產銷連續15年保持了全球第一水平……
1月19日,2023年工業和信息化年度數據“出爐”,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在國新辦舉辦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2023年,工信部與各部門、各地區一道,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堅決筑牢制造業,工業經濟總體呈現回升向好態勢,信息通信業加快發展,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
新聞發布會現場。圖片來源:國新網
“2024年,工業經濟面臨的內外部環境依然嚴峻復雜,但是,我國擁有完整的產業體系、龐大的市場規模和完善的信息基礎設施等優勢,特別是全國新型工業化推進大會召開后,匯聚起各方支持工業發展的強大動能,工業經濟長期向好的趨勢不會改變。”辛國斌說。
工業生產企穩加快 市場預期穩中向好
回顧2023年工業和信息通信業的發展情況,辛國斌表示,工信部認真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全國新型工業化推進大會精神,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部署要求,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工業經濟在波動中實現穩步恢復,發展的韌性進一步增強,突出表現為五個穩:
工業生產企穩加快。2023年,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6%,重點行業生產整體向好,41個工業大類行業中有28個保持增長。十大重點行業基本盤穩固,平均增速超5%,高于全國規上工業增加值的平均增長水平,為工業經濟整體向好提供了堅強支撐。
多數省份工業經濟穩定恢復。2023年,各地高度重視制造業發展,絕大部分省份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省份增長面較2022年增長了近20%。十個工業大省挑大梁作用突出,生產全部實現同比增長,10個工業大省當中有8個省份增速高于全國規上工業增加值整體增速。
企業效益穩步回升。截至2023年11月底,規上工業企業虧損面自2023年4月起連續8個月持續收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增速連續5個月回升,利潤從去年8月開始連續4個月實現正增長,為企業擴大創新投入和再生產提供有力支撐。
工業投資穩中有進。工業固定資產投資保持增長,同比增長9%;全社會固定社會資產投資增長3%。其中,制造業投資增速自2023年8月以來呈現加快態勢,汽車、電氣機械器材、化工、有色金屬等行業投資保持兩位數增長,為下一步持續發展增添后勁。
市場預期穩中向好。截至2023年11月底,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量達到48.3萬戶,較2022年底增加3.2萬戶,經營主體不斷發展壯大。制造業PMI生產經營活動預期指數自2023年10月連續3個月上升,全年指數均高于臨界點,表明中國制造業企業對發展的信心穩定恢復。
網絡底座進一步夯實 網絡應用不斷豐富
工信部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累計建成5G基站337.7萬個,具備千兆網絡服務能力的端口達到2302萬個。萬物互聯基礎不斷夯實,移動物聯網終端用戶占移動網絡終端連接數的比重達到57.5%。
工信部新聞發言人、總工程師趙志國表示,總體看,我國5G基礎設施建設和應用情況可以概括為創新、融合、綠色和賦值四個特點:
5G技術產業在技術標準、網絡設備、終端設備等方面創新能力不斷增強。輕量化5G核心網、定制化基站等實現商用部署。5G工業網關、巡檢機器人等一批新型終端成功研發。5G標準必要專利聲明量全球占比超42%,持續保持全球領先。
融合應用廣度和深度不斷拓展,5G行業應用已融入71個國民經濟大類,應用案例數超9.4萬個,5G行業虛擬專網超2.9萬個。5G應用在工業、礦業、電力、港口、醫療等行業深入推廣。
5G網絡加快向集約高效、綠色低碳發展。充分利用存量站址資源、公共資源和社會桿塔資源等建設5G基站,積極推動通信桿塔資源與社會桿塔資源雙向共享,目前,我國90%以上的基站實現共建共享。5G基站能耗持續下降,5G基站單站址能耗相較于商用初期降低超20%。
5G移動電話用戶持續增長、5G流量消費快速提升,促進了裸眼3D、云手機等新興業務蓬勃發展,有效拓展了移動通信市場的發展空間。截至去年底,5G移動電話用戶達8.05億
趙志國表示,下一步,工信部將會同產學研用各方,加強跨部門協作,圍繞加強政策引導、深化網絡覆蓋、加快應用拓展、提升創新能力等方面持續推進5G應用規模化發展不斷取得新成效,為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保障。
汽車產銷量破新高 “新三樣”為中國制造添色
汽車產業是我國重要支柱性產業,近年來的發展受到國內外關注,2023年許多創新產品接連上市,特別是新能源的一些創新產品成為自媒體上刷屏的存在。
辛國斌表示,在全社會共同關注下,去年汽車產業發展亮點紛呈,交上了一份非常好的答卷:
汽車產銷量首次突破3000萬輛。2023年,我國汽車全年產銷分別實現3016.1萬輛和3009.4萬輛,同比增長11.6%和12%,創歷史新高,連續15年保持全球第一水平。
新能源汽車繼續領跑全球。2023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958.7萬輛和949.5萬輛,同比分別增長35.8%和37.9%,新車銷量達到汽車新車總銷量的31.6%。
外貿出口進一步邁上新臺階。2023年,我國汽車整車出口491萬輛,同比增長57.9%,有望首次躍居全球第一。其中,新能源汽車出口120.3萬輛,同比增長77.6%,為全球消費者提供了多樣化的消費選擇。“新三樣”為中國制造業又增添亮色。
“在充分肯定發展成績的同時,也要清醒地看到,在外部形勢上,還面臨消費需求不夠旺盛,一些國家和地區存在濫用貿易救濟措施保護主義行徑等不利因素;在產業自身上,這種思路已經成為全球共識,但是在發展過程中還有一些需要進一步協調的地方;多數新能源汽車企業特別是以內銷為主的企業還沒有實現盈利,在產品銷售自身上,也存在車用芯片等領域的一些短板。”辛國斌表示,下一步,工信部將認真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全國新型工業化推進大會工作部署,會同相關部門進一步加強宏觀指導,加強行業管理,推動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具體有以下幾點:
落實落細車購稅減免等優惠政策,開展好公共領域車輛全面電動化試點和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積極擴大新能源汽車消費,保持產業穩定運行。
支持企業開展聯合創新,加大車用芯片、全固態電池、高級別自動駕駛等技術攻關,進一步提升產品市場競爭力。
組織開展智能網聯汽車準入和“車路云一體化”應用試點,加快路側感知、網聯云控等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完善車端、路端、網端標準體系,進一步推動智能網聯汽車商業化應用。
進一步強化產業發展統籌布局,防范化解產能過剩風險,維護公平競爭市場秩序,繼續推動國際化發展,倡導協同創新、全球化發展,推動消除各種形式的貿易保護政策,為產業發展創造良好的國際國內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