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檢測裝備是以工業傳感器與儀器儀表為基礎,圍繞制造工藝實施、生產質量管控、設備運行管理、安全環境監測等智能檢測需求,與制造工藝強耦合,具有融合感知、自主分析、實時反饋等智能特征,用來實現穩定生產運行、保障產品質量、提升制造效率、確保服役安全等目標的在線檢測裝備。當前,智能檢測裝備已廣泛應用于機械、汽車、航空航天、電子、鋼鐵、石化、紡織、醫藥等各行業。
發展智能檢測裝備產業具有重大意義
2023年全國新型工業化推進大會強調,把高質量發展的要求貫穿新型工業化全過程,為中國式現代化構筑強大物質技術基礎。智能檢測裝備是“工業六基”的重要組成和產業基礎高級化的重要領域,對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至關重要。
首先,發展智能檢測裝備是補齊短板弱項、建設制造強國的迫切需要。當前我國在制造業檢測領域仍存在技術基礎薄弱、高端供給不足等問題,成為制造業發展的關鍵短板。智能檢測裝備發展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產業技術水平和制造質量。
其次,發展智能檢測裝備是推動產業數字化、建設數字中國的重要保障。產業數字化,裝備要先行。發展智能檢測裝備將為系統深入推進智能制造提供裝備支撐,為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發展、建設數字中國提供根本保障。
再次,發展智能檢測裝備是推動產業優化升級和新型工業化的戰略選擇。發展智能檢測裝備,通過數字化手段提高檢測精度、質量穩定性,實現裝備性能、效能和價值的提升,有利于全面推進新型工業化、提升產業競爭力。
智能檢測裝備產業迎來大力發展窗口期
近年來,工業和信息化部等部門陸續發布了《“十四五”智能制造發展規劃》《“十四五”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發展規劃》《智能檢測裝備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23-2025 年)》等指導性文件,支持以智能檢測裝備為代表的裝備行業做大做強,智能檢測裝備技術、產品和產業迎來大力發展的窗口期。
一方面,新興技術賦能智能制造加速檢測裝備行業智能化轉型。伴隨5G、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在制造業的深度應用,智能檢測裝備的感知、處理和通信能力被賦能躍升,正在推動制造業檢測方式、產線運行模式甚至企業形態發生根本性變革。
另一方面,下游市場需求將倒逼智能檢測裝備提質增效。終端產品的定制化、集成化、智能化需求快速增長,將倒逼企業以更短周期調整產能、更新產品。智能化產品也相應要求必須配備生產過程檢測,而且要求智能檢測裝備具備更高精密度、更快速的檢測性能。
從五方面推動智能檢測裝備產業高質量發展
需要認識到,我國智能檢測裝備產業起步較晚,企業大多規模較小,部分重點行業及應用場景“測不了、測不全、測不準”的痛點難點大量存在,成為智能檢測裝備產業發展的關鍵短板。隨著智能檢測需求日益增加,產業呈現快速發展勢頭,為抓住發展機遇,需要以問題為導向,著重從標準引領、場景驅動、平臺服務、集群建設和人才培養等方面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
一是要加快建設智能檢測裝備標準體系。要定位好技術指標要求的時代屬性,針對國產產品“能用但不好用”問題,突出“三性兩化”(可靠性、穩定性、安全性、智能化、綠色化)等特征性指標,強化環境適應性等裝備應用性能技術要求,推動標準體系成為用戶“敢用”“愿用”國產檢測裝備的有力保障。
二是要注重智能檢測裝備與場景結合、與相關產業同步發展。當前重大工程和項目場景的環境參數往往趨向極端化,原位實時檢測需求迫切,需要推動檢測裝備與制造場景緊密結合,實現智能檢測裝備向高精準、高可靠、高環境適應等方向不斷發展。要突破高精度傳感器、工業相機、光學組件等關鍵零部件,切實增強產業鏈供應鏈韌性。
三是要加強產業公共服務平臺建設。針對智能檢測裝備與工藝結合深度不夠、用戶不愿用不敢用等問題,要建立公益服務機構,支撐政府,聯合引導制造商和用戶牽手,打通供需鏈條兩端,促進政產學研協同,聯合開展技術攻關驗證,以共性平臺強化中試驗證能力,盡快推動新型智能檢測裝備技術熟化與產業化。
四是要推動智能檢測裝備集群化發展。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通過價值鏈的拆解實現產業鏈各環節的價值變現,有針對性地固鏈強鏈補鏈延鏈,暢通集群協作網絡,增強專業化配套能力,強化質量品牌建設,同時要注重推動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加強培育優質中小企業,促進智能檢測裝備產業集聚發展。
五是要強化人才培養、支持打造人才團隊。人才是競爭焦點,也是影響企業競爭力和產業創新發展的關鍵因素。要從企業需求端出發,依托高校院所定向培養專業型技術和管理人才,加速構建創新能力強、產教結合緊密、培養機制靈活的人才創新環境,穩固打造具有行業優勢的應用型團隊,實現智能檢測技術的可持續供給。(作者系智能檢測裝備產業專家咨詢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機械工業儀器儀表綜合技術經濟研究所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