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10月13日電 (記者黃盛)中國人民銀行網站發布消息顯示,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決策部署,以綠色金融高質量發展助力美麗中國建設,近日,中國人民銀行、生態環境部、金融監管總局、中國證監會聯合印發《關于發揮綠色金融作用 服務美麗中國建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從加大重點領域支持力度、提升綠色金融專業服務能力、豐富綠色金融產品和服務、強化實施保障四個方面提出19項重點舉措。
具體來看,《意見》明確,聚焦美麗中國建設實際需要,統籌謀劃一批標志性重大工程項目,加大對接融資支持。按照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的要求,圍繞美麗中國先行區建設、重點行業綠色低碳發展、深入推進污染防治攻堅、生態保護修復等重點領域,搭建美麗中國建設項目庫,有效提升金融支持精準性。
《意見》表示,要著力提升金融機構綠色金融服務能力,豐富綠色金融產品和服務。銀行、保險、證券、基金等金融機構要立足職能定位,通過完善工作機制、優化流程管理、推動金融科技應用、強化隊伍建設等健全內部管理體系,提升綠色金融供給質量。持續加大綠色信貸投放,發展綠色債券、綠色資產證券化等綠色金融產品,強化綠色融資支持。聚焦區域性生態環保項目、碳市場、資源環境要素、生態環境導向的開發(EOD)項目、多元化氣候投融資、綠色消費等關鍵環節和領域,加大綠色金融產品創新力度。
《意見》提出,要強化實施保障,發揮各部門政策協同合力。建立部門協調機制,完善政銀企對接平臺和政策保障體系。完善配套基礎制度,推動建立統一的綠色金融標準體系,健全碳核算標準和方法。優化激勵約束機制,對綠色金融政策實施情況開展評估。健全風險防控機制,加強對重點領域項目融資情況的監測分析。
對此,中國人民銀行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推進美麗中國建設需要統籌推進能源和產業結構調整、污染治理、生態保護等多個方面,涉及行業多、投資周期長、融資需求大,發展綠色金融是服務美麗中國建設的客觀需要,也是金融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著力點,因此《意見》旨在推動健全金融支持美麗中國建設的政策體系。
上述負責人也表示,將通過細化標準要求、開展專項培訓等,指導金融機構在支持美麗中國建設重點領域的同時,重點關注綠色貸款、綠色債券的真實環境效益,強化環境信息披露,確保資金投向符合綠色低碳發展要求。
中信建投證券政策研究組首席分析師胡玉瑋認為,目前初步確立了“三大功能”、“五大支柱”的綠色金融發展政策思路,并通過一系列拆解量化指標來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銀行、保險、基金和信托等金融機構應根據自身特點,采取相應措施扎實推進綠色金融發展,如優化內部管理制度、完善信貸審批流程、提高綠色項目評估認證能力、加強綠色金融相關風險管理、建立綠色金融考核評價體系、豐富綠色金融產品和服務供給、建立氣候變化相關風險評估預測模型、支持重點行業和領域綠色轉型、加強環境風險評估等。
另據記者了解,今年以來,中國人民銀行持續發力綠色金融,繼續實施碳減排支持工具,新增納入部分地方法人金融機構和外資金融機構;發揮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和綠色債券的政策導向作用,推動綠色金融產品和市場發展;建立健全綠色金融服務美麗中國建設工作機制,加強產業部門、金融部門、經營主體協同合作,促進綠色貸款較快增長;加強綠色債券評估認證機構自律管理,推動綠色債券市場高質量發展。
截至今年6月末,碳減排支持工具余額5478億元,累計支持金融機構發放碳減排貸款超1.1萬億元,支持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專項再貸款余額為2194億元;綠色貸款余額34.8萬億元,同比增長28.5%;綠色債券累計發行3.71萬億元,其中綠色金融債累計發行1.54萬億元,為金融機構投放綠色信貸提供穩定資金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