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貴州綏陽雙河洞第23次國際洞穴科學考察成果新聞發布會在貴州綏陽雙河洞國家地質公園舉行。來自中國、法國、葡萄牙、西班牙等國的洞穴專家參會。
科考成果顯示,目前雙河洞共有115個洞口相連通,長度刷新至437.1公里,縱深維持在912米,仍為世界第三、亞洲第一長洞。自20世紀80年代末以來,雙河洞已歷經22次國際聯合科學考察。在多年的科考探測活動中,科考隊發現了大量地質遺跡點以及許多古生物化石、洞穴生物,為洞穴地質、環境、生物多樣性研究提供了豐富且極具價值的研究材料。隨著探測進程的持續推進,雙河溶洞群中部分未連通洞道相繼并入雙河洞系統,且規模體量不容忽視,成為近年來數據增長的主要貢獻源。在中外科考專家的共同努力下,雙河洞的長度一次次被刷新。
自第22次國際聯合科學考察結束到現在,雙河洞古生物化石的數量和種類均有所增加。科考人員陸續在雙河溶洞群的根洞、金竹林灣風洞、陳華塘水洞和大路坎消坑等新發現大熊貓個體化石6具(其中本次科考期間新發現2具),以及中華鬣羚、蘇門答臘犀等大量有蹄類動物化石材料。
據悉,雙河洞龐大的洞穴網絡中遺存了大量哺乳動物化石、亞化石,其中包括一些東亞最具代表性的物種,為系統認識東亞大陸季風區第四紀古環境變化、古動物地理等問題提供了獨特的科研序列素材。 (記者陳冠合、呂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