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朱寶琛
12月1日,第十四屆全國政協提案委副主任、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理事長、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張軍擴在“2024三亞·財經國際論壇暨第四屆三亞財富管理大會”上就“進一步增強改革對經濟回升的支撐作用”發表演講。
張軍擴表示,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今年以來,我國經濟運行總體呈現平穩回升的態勢,一方面,主要宏觀經濟指標符合預期目標,經濟結構持續優化,高質量發展繼續呈現新亮點,特別是進入9、10月份之后,各項指標呈現邊際改善,市場活力也有所增強。另一方面,國內需求不足、企業利潤下降、社會預期偏弱等問題依然突出,宏觀指標與微觀感受之間仍然存在明顯溫差,經濟穩定回升向好的基礎需要進一步筑牢。
但他同時提出,當前制約經濟回升向好和影響市場主體預期信心的深層原因,從大的方面講,主要是三個方面,一是發展階段和結構性的,二是體制與政策性的,三是外部沖擊性的。
張軍擴認為,一方面,宏觀調控要按照“持續用力、更加給力”的要求,在加快全面落實已確定的政策舉措的同時,適時推出一批增量政策舉措;另一方面,要以改革為動力促進穩增長、調結構、防風險,充分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的牽引作用,通過深化改革來改善社會預期,提振市場信心。
“9月以來,有關部門加快落實中央要求,推出了一攬子增量政策,打出了一套組合拳。從實際情況來看,市場反響積極,政策效果初現。”張軍擴說,當然,不少政策還有待進一步優化、細化和落實到位,已經出臺的政策要充分發揮作用也需要一個過程。下一步,要按照中央已經明確的方針,在繼續推動宏觀調控政策落地見效、持續增強宏觀刺激政策力度的同時,圍繞穩預期強信心這個核心任務,加大改革力度,突出重點問題,回應社會關切,進一步增強改革對經濟回升的支撐作用。
“整體來看,中國經濟增長潛力仍然巨大,長期向好的優勢和基礎依然存在。只要我們按照中央要求,保持戰略定力,深化改革開放,在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的同時,持續優化政策和體制環境,就一定能夠進一步鞏固經濟回升向好的態勢,并為長期持續高質量發展奠定良好基礎。”張軍擴最后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