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郭冀川
12月1日,2024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大會在上海張江科學會堂開幕。大會發布了第三批區域性股權市場“專精特新”專板名單、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評價指標,舉行了龍頭企業與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簽約儀式,宣傳推介了全國中小企業服務網。
2022年11月份,證監會辦公廳、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聯合印發《關于高質量建設區域性股權市場“專精特新”專板的指導意見》,旨在推動地方政府高度重視專板建設,加大組織協調、數據共享、政策資源整合和支持力度,逐步建立起符合場外市場特點和優質中小企業需求的基礎服務體系、綜合金融服務體系和上市規范培育體系,促進區域性股權市場功能作用發揮,通過與其他層次資本市場的有機銜接,提升多層次資本市場服務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能力,更大力度支持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2023年7月份、12月份,首批和第二批符合“專精特新”專板建設的區域性股權市場名單公示。
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書記、部長金壯龍在此次會上表示,工業和信息化部與各地區、各部門一道,著力營造中小企業發展良好環境,持續擦亮“專精特新”金字招牌,初步構建形成與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成長相適應的政策體系,專精特新企業群體進一步壯大、創新能力明顯提升,發展潛力巨大。
對于下一步工作,金壯龍指出四點:一是完善優質企業梯度培育體系。發揮“小巨人”企業引領作用,完善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和產學研協同創新機制。二是加快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實施中小企業數字化賦能專項行動,推廣“鏈式”轉型和集群轉型,大力發展“小快輕準”數字化產品和解決方案。三是構建優質高效的中小企業服務體系。建好用好全國中小企業服務“一張網”,探索建立專精特新賦能體系。四是健全與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成長相適應的要素保障制度。加強政策協同,支持“小巨人”企業打造新動能、攻堅新技術、開發新產品,強化產業鏈配套能力。
今年10月份,工業和信息化部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2024年前三季度工業和信息化發展情況,工業和信息化部新聞發言人、總工程師趙志國介紹,截至8月底,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量達50.4萬家,較2023年末增加4.4%。累計培育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1557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超14萬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46萬家,有效期內的高新技術企業達46.3萬家。前8個月,規上工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營業收入利潤率達7.5%,高于規上工業企業的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