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毛藝融
企業赴境外上市持續升溫。截至12月1日,年內已有54家內地企業赴港上市,有53只中概股赴美上市。
與此同時,境外上市備案效率不斷提升。證監會官網披露數據顯示,截至12月1日記者發稿,年內已有139家企業獲得了備案通知書(包含首次境外發行和“全流通”,下同)。
“今年以來,不少企業赴境外上市的意愿更明確,一些經歷多輪融資面臨上市退出需求的企業選擇赴港或赴美上市。”德恒律師事務所合伙人董立陽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多起標桿性項目境外上市
隨著更多企業瞄準境外上市目的地,今年以來,已有多起標桿性項目順利在境外上市。
港股方面,年內行業龍頭美的集團、順豐控股、龍蟠科技等A股公司在港上市,積極構建A+H雙融資平臺;晶泰科技、黑芝麻智能則成為首批成功在港上市的特專科技公司,目前越疆科技、希迪智駕、五一視界也已經按第18C章規則向港交所遞表。此外,阿里巴巴控股企業獅騰控股登陸港交所,成為港交所引進SPAC(特殊目的收購公司)機制兩年多以來首宗SPAC并購交易。
美股方面,自動駕駛企業文遠知行、小馬智行相繼在美上市,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更多自動駕駛企業走向公開市場。
赴境外上市企業的行業分布較為廣泛,既有傳統制造業,也有新興產業。在董立陽看來,今年TMT、醫療健康、工業制造、大消費等領域的企業在境外上市申請企業中占比較高,這與這些企業在境外市場中可以獲取較高估值及較容易實現募資等因素有關。
從正在備案的企業來看,赴境外上市的后備隊伍仍在擴容。證監會官網披露的最新數據顯示,目前還有129家企業已提交備案材料,在等待獲取備案通知書的過程中。其中,124家企業的狀態為補充材料中,5家為已接收。從目的地來看,中國香港仍然是主要目的地,前述129家企業里,有98家擬赴港上市。
備案效率提高
今年以來,企業赴境外上市的備案效率已大幅提升。一方面,證監會官網每周都會公示當周備案企業補充材料要求以及最新的境內企業境外發行證券和上市備案情況表,有效提升了備案透明度;另一方面,不少企業在獲得備案通知書后迅速實現上市。例如,傲基股份9月29日獲得備案通知書,11月8日便在港股主板掛牌上市,前后時間僅40天左右。
自去年3月31日證監會發布的《境內企業境外發行證券和上市管理試行辦法》以及5項配套指引(以下簡稱“境外上市備案新規”)實施以來,已有220家企業獲得了備案通知書。
“境外上市備案新規已經運行快2年,相關的程序運行已較為成熟。”華商律所執行合伙人齊夢林認為,這期間已涌現不少典型案例,對于后續企業境外上市備案具有引領和指導作用,將進一步提升企業境外上市的效率,加速優質的中國企業融入國際資本市場。
齊夢林補充說,后續項目在備案過程中需特別關注備案的時點要求,提前做好各項材料的準備,在規定的時間內提交備案,避免逾期。
在當前階段,境外上市仍然是企業不可或缺的重要的資本化路徑之一。董立陽建議,企業在選擇資本化路徑過程中,可以審慎比較當下階段不同市場的特點和要求,比照企業自身情況,選擇適合的資本市場。境外上市需要系統性籌備,滿足境內外的監管規則,完善企業治理結構及內部管理制度,公司在選擇好適用的資本市場后也要積極籌備,以全面滿足上市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