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杜雨萌
12月12日,國新辦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全面通水十周年有關情況。
水利部副部長王道席表示,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通水以來,無論是在支撐經濟社會發展,還是在生態環境保護方面,都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截至今天,兩條線路累計向北方地區調水超過了767億立方米,惠及了工程沿線總共45座大中城市、1.85億人。通水以來,工程運行安全平穩,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日益顯著。
例如,在暢通南北經濟循環方面,工程將南方地區的水資源優勢轉化為北方地區的發展優勢,北方重要經濟發展區、糧食主產區、能源基地生產的商品、糧食、能源等產品通過交通網、電網輸送到全國各地,促進了各類生產要素在我國南北方的優化配置。南水北調累計調水767億立方米,支撐了北方地區超過16萬億元的GDP增長。
“下一步,既要用好南水北調水,充分發揮工程的綜合效益,更是要落實好節水優先這一方針,精打細算用好水資源,從嚴從細管好水資源。”王道席說。
中國南水北調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黃愛國稱,下一步,公司將持續發揮科技創新的戰略支撐作用,聚焦推進一期工程提質增效,充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重塑精細化高效化管理流程,加大數字孿生技術推廣應用,不斷提升工程運行管護能力和水平,打造工程運營的標桿和樣板。立足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和發展具有水網特色的新質生產力,聚焦南水北調后續工程建設運營關鍵技術及薄弱環節加強科技攻關,積極推進工程建設運營全生命周期標準化建設,深入推動引江補漢建設關鍵技術等重大科技問題攻關與成果轉化,加快數字孿生水網、數字孿生南水北調建設,不斷提升工程建設運營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