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韓昱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于12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舉行。在財政政策方面,會議指出“要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
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更加積極”的政策取向,意味著2025年財政政策將做好“加法”,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這既是提振市場主體信心和預期、持續增強經濟內生增長動力的現實需要,也是財政更好發揮國家治理的基礎和重要支柱作用的應有之義。
圍繞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會議作出了更多細化部署。首先就是明確了“提高財政赤字率,確保財政政策持續用力、更加給力”。
財政赤字率是反映財政政策力度的重要指標之一,2024年赤字率按3%安排,赤字規模4.06萬億元,比上年年初預算增加1800億元。東方金誠研究發展部執行總監馮琳預計,明年的目標財政赤字率或將從今年的3.0%上調至4.0%左右。
溫彬表示,預計2025年赤字率上調至3.8%,赤字規模比2024年增加1萬億元左右,增加部分繼續全部由中央承擔,并通過轉移支付方式安排給地方使用,地方赤字規模與上年持平。
會議明確,增加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持續支持“兩重”項目和“兩新”政策實施。
今年我國發行了1萬億元超長期特別國債,據國家發展改革委近日消息,截至目前,用于“兩重”建設的7000億元超長期特別國債已分三批全部安排到項目,另安排3000億元用于加力支持“兩新”工作。至此,全年1萬億元超長期特別國債已全部安排完畢,正在加快推進實施。
對于明年的超長期特別國債安排,馮琳預計,發行規模可能提高到1.5萬億元至2萬億元。
溫彬認為,用于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的超長期特別國債規模可能繼續按1萬億元安排,與2024年規模持平;用于支持國有六大行補充核心一級資本的特別國債規模或為1萬億元,預計可提升國有六大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1個百分點左右。
會議明確,增加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使用,擴大投向領域和用作項目資本金范圍。
溫彬表示,一方面,地方政府需擴大專項債券發行規模補充綜合財力,用于置換存量隱性債務、回收閑置存量土地、收購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等。另一方面,2025年一大批重大工程和重點項目將會陸續開工建設,基建項目新增資金需求仍然較高。
在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看來,“增加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使用”意味著明年的新增專項債券額度有望達到4萬億元以上。
此外,會議還明確,“加大財政支出強度,加強重點領域保障”“優化財政支出結構,提高資金使用效益,更加注重惠民生、促消費、增后勁,兜牢基層‘三保’底線”。
溫彬認為,預計財政支出將聚焦民生領域以及供需共同受益、具有乘數效應的民生建設、先進制造、基礎設施短板等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