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毛藝融
1月23日,國家能源局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新型儲能發展、油氣勘探開發和綠證核發有關情況,解讀《分布式光伏發電開發建設管理辦法》并回答記者提問。
2024年是我國充電基礎設施快速發展的一年。國家能源局綜合司副司長、新聞發言人張星表示,推進高質量充電基礎設施體系建設是積極落實“雙碳”戰略,加快構建新型能源體系的重要舉措,也是鞏固擴大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優勢,加速邁向汽車強國的關鍵支撐。2024年,國家能源局進一步加強部門協同、產業協作、政策貫通和政企聯動,持續推動充電設施高質量發展。主要取得了四個方面的顯著成效。一是規劃引領作用進一步發揮。二是充電保障能力進一步增強。截至2024年底,我國充電設施總數達到1281.8萬臺,同比增長49%。全年充電量突破1100億千瓦時,同比增速達到38%。三是充電標準體系進一步完善。四是車網互動實施有效“破題”。
“下一步,國家能源局將持續提升城市、農村、高速公路、居住社區等各場景下充電設施覆蓋范圍,強化充電服務保障能力,加快完善充電基礎設施技術標準體系,大力推進車網互動等試點示范,為推動充電基礎設施高質量發展,更好滿足人民群眾綠色出行需求作出新的更大貢獻。”張星表示,春節臨近,我們將指導充電運營企業加強充電設施運維,提升服務質量,確保春節期間充電服務工作運轉有序、安全可靠、規范高效。
新型儲能已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之一。談及新型儲能的新質生產力特征,國家能源局能源節約和科技裝備司副司長邊廣琦表示,新型儲能在新型電力系統中發揮重要調節性作用,有力促進新能源開發消納,服務“雙碳”戰略實施,已成為社會共識。同時,新型儲能產業發展過程中全方位帶動產業創新、擴大內需、人才培養和國際合作。
對于下一步促進新型儲能發展的具體舉措,邊廣琦表示,一是促進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融合發展,助力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萍紕撔率前l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新型儲能科技含量高、產業鏈條長、涉及環節多,已培育眾多創新型企業,促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推動產業提質增效。
二是逐步帶動擴大國內需求,激發區域發展活力。新型儲能布局靈活、建設周期短、應用場景廣泛,“十四五”以來,新型儲能直接帶動項目投資近兩千億(元),促進打造產業集群,成為經濟發展綠色新“引擎”。
三是全方位推動人才培養,建設人才高地。截至目前,已有84所高校設立儲能本科專業,整合優質力量建設了7個儲能“產教融合”平臺,培養出一批創新能力強、具備國際視野和引領產業快速發展的領軍人才。
四是助推高水平對外開放,強化國際發展合作共贏。我國新型儲能技術總體處于國際領先地位,中國企業為全球提供了性能優質的儲能產品,促進了對外貿易和“一帶一路”建設,為世界能源轉型貢獻了中國力量。
邊廣琦表示,今年是“十四五”規劃的收官之年,國家能源局將認真總結前階段新型儲能發展經驗,系統謀劃“十五五”期間新型儲能發展藍圖;加大力度推動新型儲能科技創新,以科技創新帶動產業創新;推進完善市場機制,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促進公平有序競爭,引導產業健康發展;推動加強國際交流合作,助力中國企業更好“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