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毛藝融
在2024年中國GDP跨過130萬億元新臺階的同時,多個省份GDP也邁上新臺階。
截至1月26日記者發稿,除山西外,全國已有30個省份完整或部分公布了2024年GDP數據。
從經濟增速看,目前有21個省份跑贏5%的全國水平。西藏同比增長6.3%成為領頭羊,新疆增長6.1%緊隨其后。
以經濟總量論,廣東近5年連跨5個萬億臺階,以預計超14萬億元的成績連續36年領跑全國。排名第二的江蘇GDP規模達到13.7萬億元。排名第三的山東為9.86萬億元,距離成為第三個10萬億大省僅一步之遙。浙江以9.01萬億元的成績,首次跨入“9萬億元俱樂部”。
從2025年地方經濟增長目標來看,中國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章俊認為,2025年整體目標仍保持較高水平。經濟大省如廣東、江蘇、山東等維持5%的目標,體現了對經濟發展的高要求。
“新”動能支撐各地經濟規模增長
多地2024年經濟規模進階背后,“新”字頗為關鍵。無論是傳統經濟強省,還是中西部后發省份,在2024年經濟規模進階的進程中,都緊緊抓住了“新”機遇,通過科技創新、產業升級、培育新興產業等方式,為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
一些具有傳統發展優勢的省份,在原有基礎上構建新優勢。以外貿大省廣東為例,據海關總署廣東分署統計,2024年廣東外貿進出口9.11萬億元,比上年增長9.8%,貢獻了全國38.7%的貿易增量,占全國外貿的20.8%。
制造大省湖北2024年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7%,穩居工業大省前列。更重要的是,“智造”升級的特點更加明顯。2025年湖北省政府工作報告透露,該省千億級產業達到19個,光電子信息、汽車制造、大健康3大產業邁入萬億級規模;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長22.7%、對工業增長貢獻率達到35.1%,數字經濟增加值占比超過50%、中部領先。
一些中西部省份,也借助創新勢能迎頭趕上。安徽不僅2024年經濟規模突破5萬億大關,GDP5.8%的增速也相當可觀。甘肅2024年達1.3萬億元,GDP增長5.8%。
多數省份2025年目標不低于5%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支持經濟大省挑大梁”。經濟大省中,廣東今年增長目標為“5%左右”,江蘇、山東瞄準“5%以上”,浙江、河南皆設定為“5.5%左右”,四川預期增長“5.5%以上”。
部分省份也提出盡力爭取更高增速。如福建省提出“全省地區生產總值增長5.0%—5.5%,根據實際情況爭取更好的結果”,江蘇省提出“實際工作中我們將盡最大努力爭取更好結果…堅決扛起‘勇挑大梁’的重大責任”。西藏將目標放在“7%以上,力爭達到8%”。海南預期增長“6%以上”,內蒙古、湖北、重慶、新疆則將目標定在“6%左右”。
進一步來看,多地將提振消費作為年度“頭號任務”。如北京明確,開展提振消費專項行動;面向民間資本推介重大項目總投資不低于2000億元。福建提出,培育新型融合消費業態,支持鼓勵網絡消費;引進落地總投資10億元以上項目50個。
不少地方也將持續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各地紛紛根據自身稟賦提出路線圖。浙江加快布局人形機器人、量子信息、類腦智能、合成生物、空天信息和低空經濟等新產業新業態,建立未來產業投入增長機制。陜西計劃實施先進制造業集群培育計劃,做大做強航空、集成電路、先進結構材料等國家級產業集群。
光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高瑞東表示,從地方兩會的政策部署來看,一方面是加大對于“兩新”政策的部署,另一方面則是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關于增加居民收入的指示。今年各地啟動“以舊換新”補貼時間更早,如山東、廣西、黑龍江等多地已經在1月中下旬發布消費補貼實施細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