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田鵬
2月20日,中國人民銀行黨委書記、行長潘功勝主持召開黨委會議。會議提出,擴大民營企業債券融資規模,強化民營企業債券風險分擔,支持民營企業發行科創債券、綠色債券、資產支持證券等融資工具。
債券融資是解決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的重要抓手。東方金誠研發部執行總監于麗峰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加大力度支持和鼓勵民營企業債券融資,一方面有助于緩解民企融資難問題,幫助民企優化融資結構,促進經濟發展和就業增長;另一方面,民企是技術創新的主力軍,鼓勵民企發行科創債券等用于加大研發投入力度和科技創新,也有助于推動新質生產力的發展和經濟轉型升級。
“工具箱”不斷豐富
近年來,民營企業在債券市場中的參與度顯著提升。無論是發債企業的數量還是發債規模,均呈現出穩步增長的態勢。
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統計,截至目前,各行業民營企業存續的債券約2.31萬億元,其中非金融行業約1.26萬億元。2024年,民營企業共計發行債券3.34萬億元,較2023年增長13.34%,為2020年以來首度正增長。2024年,民營企業實現債券凈融資2413.35億元,2022年、2023年,民營企業的債券凈融資額分別為-719.43億元、-157.02億元。
民營企業債券融資規模的快速擴張,一方面得益于銀行間債券市場、交易所債券市場和商業銀行柜臺債券市場的協同發展,共同構建了多層次、多元化的債券融資體系,為民營企業提供了更加便捷和高效的融資渠道。例如,央行發布的2024年第四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提出,加快多層次債券市場發展,持續推進柜臺債券業務擴容和規范發展。
另一方面,離不開日益豐富的債券“工具箱”,多品類債券品種精準匹配各類企業融資需求。以資產支持證券(ABS)為例,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共有225單ABS項目上市,其中由民營企業作為發起機構的有150單,占比達66.67%,發行規模合計達1127.15億元。底層資產包括供應鏈應付賬款、銀行/互聯網消費貸款、一般小額貸款債權等13類基礎資產類型。
中證鵬元研發部高級董事、資深研究員高慧珂表示,ABS的SPV(Special Purpose Vehicle,特殊目的實體)結構使債券的信用風險與發行人的主體風險有一定程度上的隔離。此外,ABS的分層結構設計,由劣后級向優先級提供安全墊,且ABS通常有差額補償人、第三方擔保的外部增信安排,增強了ABS的償債保障。因此,ABS是民營企業主要融資途徑。
融資環境“春風”拂面
近年來,在一系列利好政策的持續推動下,民營企業債券融資環境顯著改善,可謂“春風”拂面。
“近日召開的民營企業座談會釋放出國家支持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決心”,高慧珂表示,在此背景下,預計民營企業債券融資支持政策將持續推出,民營企業債券融資環境將持續改善,尤其是民營企業作為新質生產力的主力軍,發債融資規模將持續增長。債券品種上,ABS、新質生產力領域主題債券(科創債、綠色債)將是民營企業債券融資的增長點。
與此同時,金融機構積極響應政策號召,通過創新債券產品和服務,為民營企業融資提供了更多選擇。例如,2024年7月2日,興業銀行首批民營企業資產擔保債務融資工具落地,分別為九州通醫藥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第一期資產擔保債務融資工具和四川科倫藥業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度第一期資產擔保債務融資工具(科創票據),幫助民營企業盤活存量資產、降低融資成本。
此外,市場投資者對民營企業債券的信心逐步恢復,投資熱情高漲,進一步推升了債券市場的活躍度。這些積極變化為民營企業注入了新的活力,助力其穩健發展,為經濟增長貢獻更多力量。
仍有“短板”待補
從實際情況來看,一方面,民營企業債券融資參與度不斷提升、融資環境持續向好;但另一方面,也要看到民營企業在發債主體中的占比仍然偏低,與民營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地位尚不匹配,未來仍有較大提升空間。
以科創債券為例,今年以來,截至目前,共有152家企業發行科創債,發行規模合計達1421.86億元。但其中民營企業只有10家,發行規模合計僅57.90億元,發行企業數量和發行規模占比分別僅為6.58%和4.07%。
談及其中原因,高慧珂表示,首先,目前債券市場增信體系不完善,各類擔保措施(包括關聯企業擔保、專業擔保機構擔保、信用衍生品等)在支持民營企業融資方面發揮的作用有限。其次,國內高收益債券市場發展緩慢,未能發揮為更多民營企業提供融資渠道的作用。另外,民營企業債券投資生態不完善,一方面債券市場投資者風險偏好較低,較為一致,投資者多元化程度低,另一方面,信息披露、風險防范和預警、違約處置機制等市場制度也存在不完善之處,影響投資者投資民營企業債券的積極性。
因此,如何進一步擴大民營企業發債融資規模已成為各方亟待解決的問題。高慧珂建議,首先,在發行端,完善分層管理制度,對于信用資質較弱的民企,需要借助多元化增信機制+更加聚焦該類企業的債券產品創新+高收益債券市場等多項措施的配合支持,提升債券市場對該類主體的“包容度”。其次,在投資端,可以出臺鼓勵政策,如將優質民企科創債納入基準做市品種,加大交易所質押式回購折扣系數等,擴大科創債在債券抵質押融資中的應用,發展民企科創債相關指數等。最后,在市場端,需要豐富投資者結構,吸引高風險偏好的投資者參與投資。
于麗峰建議,可通過加大增信工具支持力度降低和分散信用風險、創新產品類型以支持民企多樣化的融資需求、引入和培育高風險偏好投資者以豐富債券市場投資者結構等方式,促進民營企業債券融資規模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