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年以來,人工智能熱度空前,一些智能產品在AI賦能下,優化交互體驗,應用場景更多元,特別是智能眼鏡正在重構消費體驗。
AI賦能智能眼鏡 科技巨頭加快布局
近日,在網絡上走紅的一段視頻,視頻中的工程師通過佩戴智能眼鏡,利用其提詞功能完成演講。在AI新技術的賦能下,智能眼鏡的功能遠不止此。聽講座時可以實時翻譯和記錄;在路面行走時可以導航和查詢路況;做飯時,用一句話查找菜譜,烹飪步驟會直接呈現在眼前,甚至可以點餐訂外賣。覆蓋辦公、學習、娛樂等多個消費場景。
浙江杭州某科技公司公共事務總監 許詡:因為(智能眼鏡)接了(AI)大模型,所以它會回答你問題,如果對面一個外國人講外語,我鏡片里面顯示的就是漢字, 現在(智能)眼鏡每年出貨大概在10萬臺這個量級,平均年復合增長率(為)120%。
數據顯示,2024年全球智能眼鏡銷售量為298.3萬副,2025年有望迎來市場爆發期,銷量預計增長超過4倍,市場規模有望達到近1000億元。巨大的市場增量讓包括蘋果、谷歌、華為、小米等超過40家國內外廠商布局智能眼鏡,產品數量預計超過50款。
四川成都某科技公司品牌負責人 吳萌:目前,我們已經推出包括同傳翻譯、無感提詞等多種功能的智能眼鏡產品。自2024年下半年以來,(智能眼鏡)訂單量實現同比增長500%。隨著AI技術的快速發展,我們計劃引入DeepSeek等優秀的國產AI大模型,不斷豐富智能眼鏡的應用場景,例如遠程診斷、工業AR輔助操作等。
訂單成倍增長 供應鏈產能不斷提升
作為新技術賦能的電子產品,智能眼鏡集成了包括攝像頭、揚聲器、芯片和電池等多個元器件,火熱的市場也帶動了上下游供應鏈企業不斷加碼,尋求更多發展機遇。
在江西吉安一家電子產品生產車間里,一條用于組裝智能眼鏡的全新產線剛剛上線,它也是為了應對激增的訂單需求。
江西某智能電子產品供應鏈企業廠長 陳永正:今年我們工廠智能眼鏡的生產訂單相比去年增長400%,目前,我們工廠已經為智能眼鏡業務開辟了專門的生產線,開始著手建設新的生產車間,優化了相關工藝流程,快速擴大產能。
位于江蘇常州的一家電子零部件生產企業,也在開足馬力加緊生產,負責人告訴記者, 目前市場上的智能眼鏡款式多樣,對各類零件的匹配需求也各不相同,而一臺智能眼鏡的電子元器件達到上百個,為此企業專門組建了一條柔性產線,實現不同規格零部件的自動化量產。目前,企業智能眼鏡核心器件的出貨量同比增長3倍,未來還將不斷加大生產設備和研發投入,進一步提高生產效能。
江蘇常州某光電科技企業運營副總經理 邵益:從今年到未來三年來看,我們每年的訂單都有2到3倍的增長。我們的產線規模也會擴展3到4倍,我們在現有產品和解決方案的基礎上,進一步做了垂直整合,加速產品的上市節奏。
相較于其他智能穿戴設備,智能眼鏡的電子零部件更強調輕量化和高性能,以揚聲器為例,既要讓用戶能聽清,又要兼顧私密性。
傳統眼鏡智能疊加 細分賽道前景廣闊
此外,AI還可以通過功能疊加,讓普通眼鏡也能擁有智能體驗,這使得很多科技企業加大了和傳統眼鏡廠商的合作 。
在北京一家近視眼鏡銷售門店里,位于C位展臺的智能眼鏡,吸引了很多消費者體驗。它的外觀造型和傳統眼鏡無異,但在鏡架內部裝置了芯片、揚聲器等零件,可以實現聽音樂、導航等功能。
北京某眼鏡銷售門店店長 謝君寶:我們在全國100多家門店,鋪設了有智能眼鏡的專柜,銷量環比增長了60%多,以上班族、開車族、喜歡科技產品的消費群體為主。
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全球近視人數約有26億,預計到2030年將增加到34億,傳統近視眼鏡的更換頻率一般為1—3年,量大、高頻、剛需成為近視眼鏡市場持續增長的基礎,這也讓不少科技企業與傳統眼鏡廠商聯手,將AI技術賦能傳統眼鏡, 研發迭代新品。
專家表示,目前智能眼鏡正處在從技術探索向商業化應用轉變的快速發展階段,未來在醫療、工業、教育等多個領域將得到廣泛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