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韓昱
地方債券發行迎“開門紅”。Wind資訊數據顯示,今年前2個月,全國共發行地方債券18632.96億元,規模為近三年來新高(2024年同期9444.11億元、2023年12196.31億元),較去年同期大幅增長。
“今年以來,得益于專項債券項目試點‘自審自發’提高發行效率,以及地方政府加速推進存量隱性債務置換工作,地方債券特別是新增專項債券和再融資專項債券發行明顯提速。”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這有助于擴大有效投資、減輕地方財政壓力等。
2024年12月份,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優化完善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管理機制的意見》,提出“開展專項債券項目‘自審自發’試點”,下放專項債券項目審核權限,選擇部分管理基礎好的省份以及承擔國家重大戰略的地區開展專項債券項目“自審自發”試點,支持經濟大省發揮挑大梁作用。北京市、上海市、江蘇省、浙江?。ê瑢幉ㄊ校不帐 ⒏=ㄊ。ê瑥B門市)、山東?。ê鄭u市)、湖南省、廣東省(含深圳市)、四川省以及河北雄安新區等11個地區成為專項債券項目“自審自發”試點地區。
記者注意到,進入2025年以來,試點地區持續推進專項債券項目“自審自發”的落實。
比如,據四川省人民政府網站消息,2月7日,四川在全省債券項目管理工作會議上明確,要開展好地方政府專項債券項目“自審自發”試點工作,堅持項目申報以條條為主、項目實施以塊塊為主,充分發揮行業部門懂政策、管業務的優勢,突出重點產業和科技創新,加強債券項目謀劃和管理,提高項目實施質量和政府投資效率。
又比如,北京市人民政府網站1月25日發布的《關于北京市2024年預算執行情況和2025年預算的報告》,在切實做好2025年財政管理改革工作部分提出,“發揮政府債券融資成本低的優勢,用好專項債券‘自審自發’試點政策”“開展政府專項債券項目‘自審自發’試點,推動項目高效落地”。
從數據看,今年前兩個月各地發行的新增專項債券規模達到5967.85億元,占地方債券發行總量的32%,較2024年同期的4033.70億元規模亦有所加大。
去年12月份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并明確“增加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使用,擴大投向領域和用作項目資本金范圍”。吉林省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張依群告訴《證券日報》記者,今年國家實施的更加積極財政政策將和以往有明顯不同,其特點之一就是“行動快”,從各地近期的債券發行、固定資產投資進度、經濟走勢等指標看,全國一季度經濟“開門紅”概率極大,經濟增長潛能預計可得到有效釋放。
從發行結構看,除新增專項債券規模占比較大外,今年前兩個月各地發行用于置換存量隱性債務的再融資專項債券規模也較大,達到了9542.40億元,占地方債券發行總量約51.2%。
“從整體進度來看,用于置換存量隱性債務的再融資專項債券加快發行。”溫彬表示,其政策效果也在逐步顯現,例如,區域金融環境顯著改善,置換政策實施給地方騰挪出更多支持內需的空間,地方資金鏈條也進一步暢通。
此外,溫彬預測,3月份地方債券發行將維持高位。截至2月末,已有22個省份和計劃單列市公布了3月份地方債券發行計劃,其中新增地方債券規模為4185億元??紤]到3月份地方債券計劃償還規模為996億元,地方化債提速背景下,用于置換存量隱性債務的再融資專項債券剩余的約10458億元額度有望在3月份集中發行,新增地方債券或主要安排在二、三季度發行。預計3月份地方債券總體發行規模在1.55萬億元左右,比去年同期增加約90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