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身智能、6G、人工智能手機和電腦、智能機器人……
今年,眾多與科技創新有關的“新詞”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指明今年發展新質生產力的任務。
相較于2024年“新質生產力”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新質生產力有了更為具象化的表述。
新表述的背后是中國新質生產力發展生機勃勃。
今年以來,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中國科技火爆出圈,一系列科技成果接連亮相,一項項“黑科技”閃亮登場。
美國《華爾街日報》此前報道稱,中國在人工智能(AI)領域取得進展,增強了人們對中國技術助力經濟長期增長的信心。
全國政協委員、360集團創始人周鴻祎認為,這證明中國的創新環境完全能發展出世界領先、全球普惠的科技成果,也為我國人工智能等發展帶來新思路。
全國人大代表、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田軒指出,中國新質生產力潛力巨大,將帶動經濟走入新的階段。
過去一年,高技術制造業、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分別增長8.9%、7.7%,新能源汽車年產量突破1300萬輛;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0.9%、10.4%。
政府工作報告起草組負責人、國務院研究室主任沈丹陽5日在國新辦吹風會上表示,近些年新產業、新動能快速成長,新能源汽車、光伏、造船等一批產業達到全球領先水平,人工智能相關產業爆發式增長,中國經濟增長正換上強勁的新引擎。
企業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主體,發展新質生產力需要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讓創新鏈和產業鏈無縫對接。
記者了解到,國內眾多企業已加速布局人工智能、人形機器人等新賽道。
以人工智能為例,全國人大代表,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首席執行官周云杰認為,人工智能是引領這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戰略性技術,具有很強的“頭雁”效應。
“2025年中國經濟最值得關注的是‘人工智能+’所帶來的新質生產力?!比珖舜蟠怼⒖拼笥嶏w董事長劉慶峰向記者表示,人工智能技術正深度重構眾多領域。
再以人形機器人為例,全國人大代表、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認為,作為人工智能和機器人技術的集大成者,人形機器人是人工智能、高端制造、新材料等技術的戰略性融合領域,是我國發展新質生產力、培育未來產業的重要抓手。國內眾多企業入局,將為人形機器人產業的發展按下“加速鍵”。
全國人大代表、TCL創始人李東生告訴記者,企業要在科技創新中發揮更大作用。他認為,中國企業應在高科技、重資產、長周期的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深耕發展,提升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中的話語權,助力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三里河”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