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韓昱)
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網站4月1日消息,2022年以來,多家備案從事證券服務業務的會計師事務所(以下簡稱事務所)被相關監管部門給予暫停經營業務或證券業務的行政處罰,上市公司變更審計機構的數量較以往年度大幅增加。部分事務所新承接的上市公司客戶較多,個別事務所新承接的上市公司客戶數量超過原有客戶數量的20%,業務規模的擴張對事務所的質量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中注協提示相關事務所要依據自身專業勝任能力承接業務,強化一體化管理,完善質量管理體系,嚴守風險底線,確保審計質量。
一是依據自身專業勝任能力承接業務。事務所要充分考慮上市公司業務復雜程度、業務風險等因素,評估自身勝任能力是否匹配;為業務分派具有適當勝任能力的項目合伙人和項目組成員,保證其有充足的時間持續高質量地執行業務,避免超出勝任能力執業;委派具備適當勝任能力,包括充足的時間和適當的權威性的人員擔任項目質量復核人員,其應當是合伙人或類似職位的人員,勝任能力應當至少與項目合伙人相當;在執行審計業務過程中,要嚴格遵守相關職業道德要求,確保從實質上和形式上保持獨立,不得因任何利害關系影響職業判斷,嚴格執行關鍵審計合伙人輪換要求。
二是強化一體化管理。事務所要按《會計師事務所一體化管理辦法》要求,實現人員管理、財務管理、業務管理、技術標準和質量管理、信息化建設等五方面的統一管理,投入資源推進新加入人員的整合;加大信息化建設投入,提升審計效率和審計質量;建立以質量為導向的考核機制,在全所范圍內統一進行合伙人考核和收益分配;加強基礎性標準體系建設,提升內部治理能力和一體化水平,真正做到資源共享、標準統一、業務協同、利益一體。
三是完善質量管理體系。事務所要正確理解質量管理準則相關要求,按照風險導向的理念,設計并采取應對措施,以應對質量風險;針對新承接上市公司客戶較多的情況,在事務所層面和項目層面建立事前、事中、事后全過程質量風險管理政策和程序,在關鍵質量風險控制環節制定相應的管理控制措施與辦法,確保所有質量管理環節都處于受控狀態,從機制上防范執業風險,增強抵御質量風險的能力,使質量管理體系能夠支撐事務所健康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