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用數智技術,推動管理升級、流程再造、場景創新
紡織行業加速“智”變(大數據觀察)
核心閱讀
紡織行業是我國傳統優勢產業。近年來,紡織行業數字化轉型、提質升級等相關政策陸續出臺,越來越多的企業運用數智技術,推動管理升級、流程再造、場景創新,讓新質生產力為紡織行業添動能。
一鍵生成服裝設計創意,虛擬模特展示面料,數字化管理產量及庫存……如今的紡織行業,科技范兒十足。
過去,高能耗、高成本、低附加值等問題,一度制約著紡織業的發展。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企業把握機遇,探索運用數智技術,推動管理升級、流程再造、場景創新,向新質生產力要活力、要動能,促進紡織行業創新發展。
管理升級 節約成本
作為傳統勞動密集型產業,“千人紗、萬人布”的熱鬧場面,一度是紡織業的真實寫照。
近日,記者走進位于安徽泗縣的安徽新虹紡織有限公司,只見一排排自動化設備高速運轉,近萬平方米的生產車間里,僅有幾名工人。辦公室里,工作人員正通過數字化管理系統,實時查看各生產環節的運行狀態。
“過去生產靠人工,管理憑經驗,效率低、成本高,企業很難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贏得主動權。”新虹紡織總經理尤疆徽介紹,2014年起,公司先后投入上千萬元對工廠進行數智化改造,眼下,訂單、生產、設備等均實現了數字化,生產管理與運轉效率得到有效提升,實現了降本增效。
“不再是幾個人圍著一臺機器轉了。現在,一個人就能控制多臺機器。”公司生產廠長朱有祥介紹,近年來,在節省用工量的基礎上,產能翻了一番。
訂單生產情況,是朱有祥每天重點關注的內容。公司裝上數字化管理系統之后,他一點手機,車間里生產線的生產情況、機臺狀態等便一目了然。
“不僅如此,數字化管理系統還可以自動、準確地制作訂單進度、庫存近況、質量分析、工資等多維度報表,量化生產活動和產出。”朱有祥說,以前要花費大量人力和時間完成的事項,現在只要用幾分鐘,就能更精準地完成。
傳統制造與云計算、大數據、互聯網等技術結合,重塑了工廠的生產、管理場景,讓傳統紡織企業面貌煥然一新。
近年來,安徽強化數智賦能,積極推動紡織企業“智改數轉網聯”提質擴面,鼓勵企業開展數字化轉型升級。截至2024年底,安徽已有2.34萬家規模以上企業啟動數字化轉型,占比達97.27%;其中1.67萬家規模以上企業實現數字化改造,占比達69.47%。
流程再造 綠色高效
150道制造工序、1萬次拉滑測試、1.5萬至2萬次摩擦測試,這分別是一朵羽絨、一匹布、一件羽絨服要經歷的過程。
在江蘇常熟市波司登智能制造生產基地,得益于“智改數轉網聯”,傳統生產流程實現了再造,關鍵生產環節自動化程度達90%以上。
自動裁剪車間內,數十層布料平鋪在自動裁剪機上。根據設計好的款式,裁剪機自動裁出不同形狀的布片,提高了生產效率和布料利用率。
如何保障羽絨服不鉆絨?需要在絎縫工藝上采用針孔更細的防鉆絨縫制技術,每3厘米多達13針。原先這個工藝需要熟練工完成,現在大規模使用智能模板機,設定好程序后,一名經過短期訓練的工人可以同時操作兩臺機器,縫制出穩定的針腳。
在自動充絨車間,工人將絎縫過的衣片開口包裹住出絨口,按下開關,羽絨順著管道均勻吹進衣片中。填充時,機器從云端抓取提前上傳的充絨數據,可精確到0.01克。充絨后的衣片在超聲波設備上封口,從源頭降低了“飛絨”現象。不同于以往的“人找布片”,在成衣縫制環節,吊掛傳輸系統能精準抓取袖口、衣領、前襟等,送到各崗位工人面前。
除了賦能生產,波司登還以數智化賦能商品一體化管理、倉儲物流及智能配送,實現商品運營的高效協調,促進低碳減排。通過對線上和線下、自營和經銷全鏈路數據的整合,暢銷款補貨可得率高達99%,確保暢銷款不斷貨、滯銷款不生產。智能化調度管理運輸路線和資源分配,從而精準控制生產量及庫存積壓,有效降低了物流成本和碳排放。
“我們自主研發了服裝智能制造平臺,實現大規模定制的柔性生產,單位產品能耗下降45.92%,單位產值能耗下降42.11%。”波司登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王晨華介紹,作為國家級綠色工廠、綠色供應鏈“雙綠色”制造體系認證的企業,公司實現了能耗在線監測系統100%覆蓋。
2021年以來,江蘇把推進“智改數轉網聯”作為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舉措,通過不斷完善政策機制,構建協同推進體系,幫助企業明確轉型實踐路徑。截至2024年底,全省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達91.2%,企業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達70.1%,經營管理數字化普及率達89.1%。
場景創新 助力研發
輕點鼠標,面料、款式與工藝隨心選,專屬服裝一鍵生成;旋轉虛擬人物,動態下的服裝垂感與褶皺效果清晰可見……在浙江杭州市上城區的凌迪數字科技有限公司,創新、高效的服裝研發模式,讓人眼前一亮。
將數字服裝上傳平臺,可直連工廠生產,真正實現從創意到生產的全流程數字化。“從創意到產品上新,僅需一天。而傳統模式下,這一過程至少要一周。”凌迪科技創始人劉郴說。
借助高科技,數字形式取代實物,實現了服裝制作流程的降本增效,打造了綠色環保的研發模式。劉郴介紹,凌迪科技以自主研發的柔性仿真引擎為核心,開發了3D服裝設計軟件及相關工具,提供從人工智能創意、3D設計、推款審款、快速改版、直連生產到數字營銷的全鏈路服裝數字化解決方案。
作為時尚產業集中地,杭州擁有眾多紡織服裝企業。在凌迪科技的技術支持下,杭州錦惠貿易有限公司的樣衣交貨期由原來的30天縮短至3天,采用率也從30%提升至50%,樣衣物料成本降低60%。
近年來,杭州市上城區積極構建時尚產業體系,打造了杭州時尚中心、上城里數字時尚產業園等時尚產業園區,匯集大批服裝供應鏈企業。浙江省經信廳產業數字化推進處處長張君表示,浙江將搭建產業交流合作平臺,充分發揮省級數字化服務商的作用,推動服裝產業全鏈路數字化轉型,促進數字技術賦能紡織服務行業高質量發展。
“從體量規模到質量效率,從場景應用到模式創新,紡織行業的智能化發展走在工業領域前列。”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中國紡織信息中心黨委書記閻巖介紹,目前,我國紡織機械自主化率超75%,高端裝備關鍵基礎件國產化率超50%,紡織行業數字化設備聯網率約為50%,人工智能、數字孿生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應用,推動紡織行業加速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