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孟珂
最近一段時間,就更好地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這一話題,多地省委書記公開發聲,從強化信心預期到細化落實舉措,為民營經濟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吳丹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這釋放出全力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鮮明政策信號。作為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創新活力的主要來源和就業吸納的核心主體,民營經濟正迎來新的發展機遇期。
給民營企業家吃下“定心丸”
多地省委書記的公開表態,體現了“全國一盤棋”的執行力,也再度給民營企業家吃下“定心丸”。
在持續激發民營經濟內生動力方面,江蘇提出,各項政策在制定過程中,都注重聚焦民營企業的急難愁盼問題,拿出有針對性、有操作性的政策舉措。一方面壓緊壓實工作責任,加大政策落實力度。另一方面聚焦當前民營經濟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在拓展民間投資領域、完善公平競爭機制、優化涉企行政執法、加大要素支持等方面,研究謀劃一批新辦法、新舉措,適時推出新的綜合性政策,更大力度支持民營經濟健康發展、高質量發展。
福建將進一步大力弘揚企業家精神和閩商精神,引導廣大民營企業家堅定發展信心,務實創新、克難奮進、加倍努力,做愛國敬業、守法經營、創業創新、回報社會的典范。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副部長劉向東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民營經濟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力軍。多地高層密集發聲,將有助于持續優化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發展環境,進一步激發民營經濟的創新活力與發展動能。
創新制度優化環境
面對外部環境變化帶來的不利影響和國內經濟運行中的困難和挑戰,中國經濟要在爬坡過坎中前行,最根本的就是要靠抓落實。
在落細落實政策措施方面,浙江提出,深入實施《浙江省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落細落地招投標“七個不準”,“三個70%”要素保障機制等舉措,優化實施“8+4”經濟政策包,推動惠企政策直達快享、應享盡享。今年將為各類經營主體減負2500億元以上,新增無還本續貸4000億元左右。吉林要以改革打通堵點,加大各類隱性準入壁壘排查力度,健全招標投標評標制度體系,建設統一規范、信息共享、功能完善的公共資源交易平臺,堅決破除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的各種障礙,讓民營企業大膽發展、放手干事。
在優化營商環境方面,多地也拿出了實招。浙江圍繞“服務最優、成本最低、效率最高”,全力打造更優營商環境。湖南則重點在三方面精準發力:一是全力以赴為企業紓困解難;二是千方百計降低企業綜合運營成本;三是加強要素保障。
“當前,各地都在積極營造公平公正可預期的營商環境,從放寬準入、減少限制和優化監管等方面為民營企業提供敢闖敢干的投資環境,讓民間資本有更大的發展空間。”劉向東說。
吳丹認為,各地多措并舉推進制度創新,從優化營商環境、強化要素保障、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等方面發力,通過政策組合拳切實增強民營企業發展預期,旨在提振民營企業家信心,全面激發市場主體創新活力。
在經濟轉型升級的關鍵階段,民營經濟發展呈現數字化加速、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全球化升級等新特點。例如,山東將持續推進基礎設施競爭性領域公平開放,支持民營企業積極參與“兩重”建設和“兩新”工作,鼓勵民營企業投身新興產業、未來產業建設,引導更多民間資本積極參與打造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高水平對外開放新高地、現代海洋經濟發展高地。
福建提出,支持民營企業開拓國內市場,全方位參與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加力落實“兩重”“兩新”政策,搭建供需對接平臺,加大閩貨出省推介力度,提高國內市場占有率。支持民營企業開拓國際市場,鼓勵民營企業深度融入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
在吳丹看來,未來民營經濟應在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培育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等方面聚焦發力,并實施差異化發展策略。同時,政策支持也將更趨精準化,著力破解民營企業發展中的痛點難點,為其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制度保障。
劉向東表示,展望未來,隨著我國民營經濟促進法逐步落地見效,在制度保障與創新突破的協同驅動下,民營經濟發展環境更優,發展活力更充足,在國際市場上更有競爭力,對經濟貢獻更加多元,持續成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