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郭冀川)4月2日,國家數據局舉辦“數據價值化我們在行動”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二場,介紹央企在推進數據資源開發利用、探索數據要素市場化價值化方面的經驗做法和成效。
國家數據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陳榮輝在會上表示,隨著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形成的數據資源越來越多,這些數據蘊含的價值潛力巨大,企業對數據資源開發利用的需求日益增強。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經合組織)測算,數據流動對各行業利潤增長的平均促進率約10%,在數字平臺、金融業等行業領域可達32%。
陳榮輝說:“我們鼓勵企業在不違反法律法規、不危害國家安全和公共利益、不侵犯他人合法權益的前提下,充分開發和利用其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形成或合法獲取、持有的數據。我們支持企業探索市場化、場景化的數據‘授權使用、分享收益’的新模式,讓各方主體在創造數據價值的同時,獲得與其貢獻相稱的回報,推動更多優質的數據產品和服務進入市場,培育充滿活力、繁榮發展的數據產業生態。”
會上,多家央企代表分享了在推進數據要素化、價值化的過程中形成的創新路徑和實踐成果。
國家能源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首席科學家丁濤表示,國家能源投資集團實現了數據業務集中上云,匯聚數據規模達PB級,建成大規模批流一體實時計算能力,融合“湖倉一體”處理架構,日均處理數據量超450TB,為能源生產調度、供應鏈協同等場景提供實時決策支持,全面支撐集團全類型的數據融合、全過程的數據管控和全產業的數據協同。數據應用方面,國家能源投資集團通過統一數據底座,對數據進行管理、加工和應用,對內支持業務運營、流程優化、管理決策等活動,對外支持數據開放共享、數據增值服務等活動,提升數據在經營管理過程中的支撐輔助作用。
數據流通方面,國家能源投資集團基于可信數據空間構建集團數據資源、數據產品和數據資產的規模化流通、共享利用環境,通過一站式數據門戶實現數據產品和數據服務的統一管理,面向各類業務場景應用和用戶需求提供豐富多樣且個性化的數據解決方案,實現數據內外部高效流通與價值最大化,進一步增強數據驅動競爭優勢。
據中國節能環保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常委、副總經理杜樂介紹,中國節能環保集團探索打造“數據雙循環”路徑。聚焦解決地方環境管理部門業務需求及提升行業能力,通過數據基礎設施建設實現感知能力補充和數據匯聚接入,提供政府污染溯源、企業排污分析與預警等數據智慧化應用,提升決策能力和管控效能,實現“數據內循環”。同時,聚焦應用場景挖掘和市場交易,以企業綠色發展評價等方式實現數據產品化、資產化,努力破解“節能環保投入與經濟效益”對立難題,推動“數據外循環”。數據外循環所帶來的價值增量,將進一步反哺數據內循環的投入,實現有效的良性循環。
中國電信集團有限公司黨組成員、副總經理黃智勇表示,中國電信按照“1+1+1+M+N”的人工智能總體布局,深化“人工智能+”與“數據要素×”的融合,實現數據價值的倍增效應。一是深化國云筑基,升級一體化智算服務體系。以息壤為核心打造人工智能時代的國家云,推進數據要素與人工智能技術的融合創新部署;二是聚焦價值轉化,推動垂直領域深度適配。構建“數據標注—模型調優—場景賦能”的閉環機制,加速技術成果向產業價值轉化;三是堅持開放合作,實現中國電信星辰大模型與DeepSeek協同增效,通過“DeepSeek+星辰”多種基模的服務模式,為客戶提供高價值解決方案,實現1+1>2的效果。
陳榮輝提出,推進國有企業數據效能提升行動,既是要加速釋放國有企業的數據資源價值,也是要推動國有企業高標準履行社會責任,形成良好的示范帶動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