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4月14日電 (記者杜燕飛)人民銀行13日發布的一季度金融數據顯示,一季度,我國人民幣貸款增加9.78萬億元,其中,3月份人民幣貸款增加3.64萬億元,同比多增5470億元。一季度,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累計為15.18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2.37萬億元,其中,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增加9.7萬億元,同比多增5862億元。
從存量上看,數據顯示,今年3月末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為422.96萬億元,同比增長8.4%,較上月上升0.2個百分點;其中,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余額為262.18萬億元,同比增長7.2%,較上月上升0.1個百分點。
“3月企業、居民等資金需求端出現積極變化,信貸和社融水平超出預期,呈現諸多亮點:在積極財政政策的作用下,社融增量處于歷史高位,社融增速呈穩步走高態勢;政策靠前發力、預期趨穩下,企業有效信貸需求回暖、居民端貸款表現可觀,信貸結構進一步優化;反映社會資金活化程度的狹義貨幣(M1)同比增速大幅提高,企業經營活力回升。”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表示,3月及一季度金融數據表現良好,為全年經濟平穩起步保駕護航。
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認為,今年以來金融總量數據進一步好轉,實體經濟需求回暖是根本。去年一系列宏觀政策發力,有效扭轉了社會預期,行業環境出現改善,企業等經濟主體投資意愿回升。宏觀政策協同效應明顯增大,除貨幣政策明確適度寬松外,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也發揮了關鍵作用。尤其是今年以來積極財政政策靠前發力,政府債券發行和財政支出節奏明顯加快,多地重大項目也在加速落地,這些最終體現為實實在在的實體經濟需求,帶動信貸加快增長。
消費貸款增勢向好也對近期貸款增長形成了支撐。業內人士表示,近期,各地區各部門出臺了大力提振消費措施,各大銀行在保證商業可持續性的基礎上,加大消費貸款投放力度,通過豐富金融產品、提供便捷服務等,更好滿足了居民消費信貸需求。
“近期財政部公布將發行首批5000億元特別國債支持國有大型銀行補充核心一級資本,預計未來可撬動4萬億元信貸增量。”溫彬表示,年內儲備政策工具箱還包括降準降息、增量財政、平準基金、生育補貼、消費支持、地產收儲等,助力做大做強國內大循環,提振消費和投資。金融部門也將多方施策穩固金融支持力度,挖掘國內有效需求,促進金融總量合理增長,助力經濟持續回升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