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4月24日電 (記者孫陽)發展數字產業,是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深度融合的重要支撐,也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載體。近年來,圍繞信息通信、人工智能、集成電路等數字領域,我國已布局建設一批國家級先進制造業集群,成為數字產業發展的重要引擎。
當前,如何利用好政策支持和基礎設施建設優勢,充分挖掘數據資源、重塑產業生態,成為充分發揮數字經濟“乘數效應”的關鍵。在近日舉行的首屆酒仙橋論壇上,以創新技術煥活傳統基因、以開放生態促進產業共榮、從單點突破邁向鏈式躍升的思考,成為數字產業發展的新方向。
北京酒仙橋承載著新中國電子工業搖籃的深刻記憶。國家“一五”期間,在酒仙橋區域建設的北京電子管廠、北京有線電廠、華北無線電聯合器材廠等一批共和國電子工業“長子”,曾經創造過無數個中國電子工業領域的第一。
如今,隨著中關村(朝陽)工業AI產業園亮相、北京數字經濟算力中心正式投入運營,厚重的工業基因與人工智能等創新技術傳承融合,煥發出新的生機。在北電數智戰略與市場負責人楊震看來,在酒仙橋打造北京數字經濟算力中心,重構產業生態吸引上下游企業入駐,從而鏈接起技術、資本與產業資源,能夠形成物理空間、創新技術與產業生態的有機融合。
從全國來看,近年來,通過產城加速融合、新業態拓展、數智化賦能,越來越多的老工業基地正加速轉型升級的步伐,成為文旅新標桿、智能制造新高地、產業集群新方向。
當前,新一輪人工智能技術代際變化加速演變,產業范式和競爭格局發生深刻變化。我國在算力基建、大模型技術等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進入更高水平產業發展階段的同時,還面臨高端AI芯片受人掣肘、模型應用場景碎片化、高價值數據“供不出、流不動、用不好”等一些難點和堵點問題。如何進一步凝聚合力,加快推動技術價值向產業價值轉化,需要開放生態與產業協同。
來到北京數字經濟算力中心,可以看到其外立面以光效實時映射數據洪流形式構建,已經成為酒仙橋區域的數字產業新地標。這座以“1個AI底座和2大產業平臺”創新發展范式打造的AI工廠,融合算力基礎設施、可信數據空間、AI算力展示、創新孵化與協作空間、科技廣場等功能區于一體,同時集成千P級高性能混元算力集群,可滿足大模型訓練、推理、科學計算等多元化場景需求。
據介紹,在AI底座層面,北京數字經濟算力中心擁有全棧的AI基礎設施與AI工具,一站式滿足不同類型的人工智能業務需求。面向醫療、工業制造、金融、教育、交通、政務等行業場景,北京數字經濟算力中心的傳統產業賦能平臺通過系列垂類模型矩陣、開發AI原生企業服務,實現傳統產業效率提升與個性化服務升級;新興產業加速平臺則聚焦推動低空經濟、具身智能、無人駕駛、AI4S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加速落地。“把成本降下去、難度降下去,把數據、場景聚集起來,幫助地方產業、央國企、中小公司、開發者構建出自己的應用和產品并走向市場,這是兩大產業平臺的目標。”北電數智戰略與市場負責人楊震表示。
當前,我國數字產業生態構建正從單點突破向鏈式躍升邁進。去年12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數據局、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發布《國家數據基礎設施建設指引》。工業和信息化部相關負責人表示,將按照“點、鏈、網、面”的工作思路體系化推進相關工作,持續提升算網綜合供給能力。
中國信通院云計算與大數據研究所所長何寶宏在酒仙橋論壇上表示,中國算力政策經歷了從早期聚焦算力中心布局與節能優化,到中期強化東西部協同與“東數西算”,再到現階段重點轉向自主可控與綠色低碳的變革。工信部的“點鏈網面”戰略明確了算力產業的發展路徑,從單節點提質增效到多節點串珠成鏈,再到高速網絡互聯,最終全面賦能產業應用。
楊震認為,在算力層面,以往國產算力的難點在于沒有場景、產能不夠,單一集群難以完成完整的人工智能訓練/推理任務。北電數智通過搭建國產算力PoC平臺和“星火·國產算力AI原生認證”,為國產算力提供垂類場景評測、適配與驗證服務,也為互聯網、AI應用開發企業等垂類場景應用開發提供多種算力適配試驗空間,助力國產算力有效利用和規模化商用突破;同時,通過搭建可信數據空間,提供覆蓋數據存儲、開發、可信使用、流通、托管等環節的可靠AI數據服務,解決垂直場景數據難以流通與使用的問題,促進數據要素價值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