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烹飪文化在快節奏的現代社會中面臨弱化,我們該如何重新找到自身定位、守護這份人間煙火?
作為深耕廚電行業46年的民營企業,我們的答案是:苦練內功,做難而正確的事!
2010年,我們啟動數字化轉型升級。一時間,反對聲此起彼伏。有干了20年的老員工說:“我們不怕工作辛苦,就怕辛苦半輩子沒了價值。”
轉型升級,不是顛覆傳統,而是讓傳統在新時代重生。
轉型后,我們非但沒有縮減崗位,還催生了“數字化技術員”“工業數據分析師”等新工種,擁有傳統手工經驗的老師傅成為“數據寶藏”。
與此同時,未來工廠建成后,我們的生產效率提升45%,產品研制周期縮短48%,生產成本降低21%,運營成本下降15%,產品合格率提升至99%。
我們調研發現,消費者需要能真正解決飲食偏好眾口難調、烹飪過程繁瑣復雜等痛點的產品。
我們走進1000個家庭,記錄他們的烹飪習慣,基于公司積累的烹飪知識庫、自研菜譜和用戶數據,推出AI烹飪大模型“食神”,搭建起了一套“硬件+軟件+內容+生態”的整體解決方案,更好滿足不同的烹飪需求。
要么被時代淘汰,要么長出新的翅膀!
如今回頭看,轉型升級這條路,我們走對了。2024年,公司數字廚電i系列銷量同比增長近6倍;截至去年底,搭載AI技術的硬件產品銷售額累計超過30億元。
正是這份“以人為本”的堅守,支撐我們苦練內功,讓烹飪在科技和人文的交相輝映中承載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楊曦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