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畢飛宇小說《青衣》的英譯本入選了2008年英國獨立報外國小說獎的復評名單?!肚嘁隆酚⒆g名為《The Moon Opera》,直譯過來是“月亮歌劇”,英文書名應該是指書中嫦娥奔月的京戲。英文版圖書由勤奮手快的漢語英譯家、美國圣母大學教授葛浩文擔當翻譯,并于2007年11月由英國電報書局出版。
寫作時有非常大的野心
《青衣》創作于1999年,發表當年,就在文學界引起了極大的反響,曾獲2000年最佳中篇小說獎。在寫作過程中,畢飛宇曾蘊含了非常大的野心,“我想看看中國人在新世紀生存的可能性”。當時正值“跨世紀”,一個關鍵詞“小康生活”開始流行。畢飛宇在這樣的環境下,努力思考一個問題,“有錢了以后,人們的生存還會有問題嗎?經濟問題解決了以后,人們的生存疼痛是否依然存在”?因此,他選擇了國粹京劇中的一個行當作為女主角的身份,并將之作為書名,可謂頗有深意存焉。
男人了解女性其實困難
中篇小說《青衣》是畢飛宇藝術創作上或文學影響上的一個重要轉折。著名評論家白燁評價說,“男的寫女的,最好的是畢飛宇,我腦子里有關畢飛宇的,主要是他的中篇小說《青衣》”。寫了《青衣》以后,畢飛宇得到了一個“婦女作家”的稱號,對于這樣的封號,畢飛宇曾表示,“雖然這并非我的本意,但能在女性形象的塑造上獲得肯定,我仍然感到很高興。”畢飛宇絲毫也不掩飾對《青衣》的喜愛,但他拒絕將小說《青衣》稱為“女性小說”。“《青衣》的主人公是一位女性,但絕不是一部‘女性小說’。一個男人說他了解女性其實很困難。因為做不到,才有聯想、才有探究的愿望和勇氣。”
1萬英鎊頭獎5月上旬揭曉
畢飛宇已有大量作品被譯介到法國,而小說《青衣》曾被譯成德語發行。目前,倫敦要過中國的春節,滿城到處是中國元素的氣氛。中國文學是其中一個元素;畢飛宇將是中國文學、圖書里的一個重要元素。據了解,英國獨立報外國小說獎創辦于2000年,在世界上已產生一定的影響。今年共有17本圖書入圍復評,參評書目不按照中國小說作品評選慣例,以長、中、短篇來分類,而是放在一起參評。2月底將從中選出6本決選作品,大獎將在5月上旬揭曉,頭獎作品可得1萬英鎊,由其作者與譯者平分。 記者 蔡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