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目最終敲定,涵蓋了各流派的經典代表作品。主要演員全部由各流派的代表性藝術家出演,導演也是精挑細選。指導小組希望,這組電影不僅要成為當代的精品,還要成為后人學習京劇的范本。
目前,《龍鳳呈祥》《霸王別姬》《狀元媒》《秦香蓮》《蕭何月下追韓信》即將與觀眾見面,今年年底完成另外5部電影《穆桂英掛帥》《鎖麟囊》《趙氏孤 兒》《乾坤福壽鏡》《勘玉釧》的制作。工程領導小組還為每部片子配套出版一冊圖書,書中不僅記錄拍攝過程,更是對攝制經驗的總結。
從繼承到創新
虛實之間,將京劇的寫意和電影的寫實結合起來
劇目定了,演員定了,到了實際拍攝階段,仍有一堆的難題。
京劇和電影,一個寫意,一個寫實,能揉到一起嗎?影迷、戲迷都擔心。如何在兩種藝術形式中找到平衡,關乎此次影片拍攝的成敗。
這一問題在工程啟動之初就進行了反復討論,京劇人和電影人在一次次碰撞中漸漸找到了共識:既要尊重傳統,又要有所突破創新;既關照京劇的獨特性,又要符合電影規律,要將京劇的醇厚韻味和電影的豐富表現力結合起來。
如何結合?京劇和電影在藝術表現方式上差別巨大,往往越是舞臺上的看點,就越是電影展現的難點。劇本、布景、音樂,甚至妝容、身段都需要取舍和調整。
《秦香蓮》導演肖朗介紹,老戲在敘述一件事時,往往是幾個角色通常反復說唱一遍,節奏緩慢。已經拍攝完成的5部電影,就將一些不影響主線劇情的情節刪 去,使劇情緊湊又富于懸念。布景更是讓導演們撓頭不已,《狀元媒》導演王好為說:“京劇舞臺的樣式十分簡約,一桌兩椅,與電影的真實布景不同,如此拍攝恐 怕觀眾難以認可。我們先后嘗試了實景拍攝、也試過用水墨線條繪成風格化的景片,但都不理想。最終決定,布景要介于一桌兩椅的戲曲舞臺與真實場景之間,但是 偏實。既要勾畫出劇中的典型環境,提供豐富的拍攝角度,又要結構簡練,適于京劇寫意的表演。
演員的表演方式也是拍攝中的難題。盡管電影的主要演員無不是當前京劇界的“角兒”,但他們若想成為影視表演的“腕兒”,還需學習不少東西。
王好為介紹,電影中,需要有很多近鏡頭,通過面部細微表情變化來揭示人物內心世界,這就要求京劇演員要把握好表演的分寸,要動真情,任何虛假都逃不過鏡頭的審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