璩澤濤
習總書記在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上的講話和省、市脫貧攻堅會議精神把實施易地搬遷脫貧作為改善貧困群眾生產生活條件的一項重大民心工程。結合洛南實際,就是要摸清實情、瞄準目標、精準實施移民搬遷,確保貧困人口提前實現全面脫貧。今年以來,我縣緊緊圍繞“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總目標,以“高標準規劃、高質量建設、利長遠發展”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緊盯省、市規劃創新工作方法,開展試點示范,探索出了一條“以產定搬、以搬促城、產城融合”工作新機制,形成了一些推進移民搬遷安置工作的粗淺認識,為移民搬遷工作持續健康常態化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目前,全年累計完成投資7.5億元,房屋主體建成3345套,搬遷入住2982套。
一是實施美麗鄉村撬動,加快規劃統籌。以美麗鄉村建設為推手,圍繞全縣2015至2020年十年搬遷1.7萬戶、6.8萬人目標任務,著眼于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科學修編全縣總規和“十三五”規劃,突出大點搬遷,重點規劃建設陽光庭園、西鳳灣兩個5000戶集中安置點。以連片推進、全域開發老君山文化旅游景區建設為推手,整合石門、石坡、巡檢3鎮39村居1.8萬戶近8萬人,規劃建設鄉村客棧、分布式酒店、自駕游目的地等移民新區,示范引領全縣移民搬遷工作。把移民搬遷與城鎮建設、扶貧開發、旅游景區、美麗鄉村、新型社區等相結合,傾力打造設施配套、功能齊全、環境優美、生態協調、文明進步的城鄉一體化示范新區。同時加快推進古城、景村、靈口、保安等重點鎮4個500-1000戶移民新區4個,統一建筑風格、房屋戶型、安置形式,統籌整合資源,提升建設標準,實現項目有序推進。
二是實施精準扶貧帶動,引領搬遷安置。以精準扶貧為突破口,按照中央和省市扶貧攻堅部署要求,落實好移民搬遷精準扶貧,積極探索“金融支持、園區承載、合作社帶動、民生保障、旅游扶貧”模式,充分發揮移民搬遷成員單位職能作用,整合各方資源,積極實施“交鑰匙”工程,加快“兩災、兩困戶”優先搬遷,全力保障特困、五保人群居住安全,實現提早脫貧。做大、做優石門河西、景村怡景佳苑、保安倉圣街、古城興龍苑等一批地方特色鮮明、功能設施齊全的新型移民社區,吸納群眾入住。同時加大資金政策扶持,消除搬遷群眾顧慮,解決群眾實際困難,從資金補助、戶籍遷轉、宅基地、林坡產權流轉、就業入學、社會保障等方面給予多方面優惠政策扶持,因戶施策,確保群眾安居樂業。截至目前,累計投放金融扶貧貸款1.45億元,為6000余戶搬遷群眾申辦了城鎮戶籍,極大地調動了群眾進城進鎮上樓搬遷積極性。
三是實施產城融合驅動,促進農民創收。以產城融合為發展目標,聚焦“一體兩翼”四皓、景村兩個節點鎮辦,蟒嶺綠道沿線四皓、城關街辦,國家、省級、市級重點鎮永豐、石門、巡檢等,以“雙包雙促”精準扶貧為載體,大力實施“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積極發展烤煙、核桃、豆腐干、草編、燈籠、食用菌等產業和專業合作社,同時打通“土地入股、入股分紅、入社打工、產品加工、提供原料”等多種方式致富通道,打造洛南經濟發展升級版,增加群眾收入,實現脫貧致富。目前,全縣共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513個,吸納社員4.2萬余人,其中貧困戶1.2萬余人,先后涌現出了巧手草編、惠農煙葉、宏泰金銀花等一批優秀專業合作社和現代農業園區,累計培訓搬遷群眾實用技術12000余人,實現就業8000余人,人均增收1200元,搭建了區域特色產業發展與貧困戶脫貧致富的雙贏平臺,促進了搬遷群眾發展產業和創業就業,實現了“穩得住”目標。
四是實施精細管理推動,爭創工作一流。以移民搬遷精細化管理為抓手,以“建精品、創亮點、爭一流”為目標,狠抓規范化建設,積極落實“縣委書記擔責、縣長主抓、常務副縣長一線抓落實”的工作推進機制,縣、鎮、村三級聯動,部門合力攻堅,強化專項督查,實現工作常態化。嚴格精細化管理,加大資金投入,全面實現移民搬遷一個規劃、一個沙盤、一個信息中心“三個一”目標。整合優質資源,用足用活資金,加快推進學校、超市、衛生室、文化廣場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以人為核心,購買市場服務,組建物業公司,配備工作人員,提供精細化服務。目前,全縣已累計完成配套建設項目投資3.1億元,建成各類配套設施項目500余個,為搬遷群眾提供了優質的生產生活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