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玉芳是金庸的小姑媽,也是他童年與少年時代心靈上最親近的人。金庸在《神雕俠侶》中描寫的愛情驚天地泣鬼神,它與其說是一部武俠小說,不如說是一部愛情小說。有人說,女主人公黃蓉有當時香港長城影視公司當家花旦、金庸的“夢中情人”夏夢的影子,其實也有查玉芳的影子。
1907年7月15日凌晨,一位女子從容不迫地走向紹興古軒亭口,英勇就義,她就是我國辛亥革命時期著名的巾幗英雄秋瑾,別號“鑒湖女俠”。就在這一天凌晨,金庸祖父查文清的側室黃氏生下了一個女孩,取名查玉芳,她就是金庸的小姑媽。
金庸的這個姑媽在查家做了很長時間的“剩女”,金庸童年與這個姑媽很是親近。
“我們養了一個俠女”
查玉芳的父親查文清是金庸最崇敬的長輩。在小說《連城訣》后記中,金庸寫道:“我祖父文清公(他本來是‘美’字輩,但進學和應考時都用‘文清’的名字),字滄珊,故鄉的父老們稱他為‘滄珊先生’。他于光緒乙酉年中舉,丙戌年中進士,隨即派去丹陽做知縣。他做知縣有成績,加了同知銜。不久就發生了著名的‘丹陽教案’。”
1891年4月25日,江蘇丹陽縣民眾在法國教會的墓地發現了70余具童尸,而教會兼辦的育嬰堂里卻沒有找到一個孤兒,憤怒的民眾一把火燒毀了天主教堂。一時間,各地反洋教斗爭風起云涌,震驚朝野。在外國列強的壓力下,清廷準備將丹陽燒教堂的兩名為首者捉拿處斬,將參與“鬧事”的35人逮捕下獄。然而,丹陽知縣查文清將鬧事者偷偷放走,然后辭職歸鄉。
查玉芳出生時,父親年已59歲,辭官在家已經15年了。
因是老來得的千金,又是幺女,查玉芳是在寵愛和放任中長大的。幼年,她像頭小野馬,怎么拴都拴不住。查文清是個戲迷,聽書看戲常帶著查玉芳。看完戲回家,查玉芳就把自己的上衣塞到褲子里,用大紅毯子圍在脖子上當披風,然后從被子垛上往下跳,嘴里“哼哈哼哈”地叫著,拿著一把哥哥的木質寶劍,煞有介事地在炕上給大家表演武功。大人們笑著看她,都說這個小姑娘不像個女子,倒像個男兒。
稍大,查玉芳愛打抱不平。有一次冬天打雪仗,鄰居妹妹被幾個男孩圍著打哭了,她出手相助,上來就給其中一個男孩一巴掌。那男孩也不示弱,結果兩人扭打在一起,扯頭發,抓臉,拳打腳踢。不一會兒,那男孩被查玉芳摔了個狗啃泥,滿嘴是血,一顆門牙也磕掉了。查玉芳回到家,老父查文清沒有饒她,讓她上門去給人家賠禮道歉,還關了她三天的禁閉。
查玉芳喜好舞劍,經常會擺幾個經典的揮劍動作。看著她一副正氣凜然的樣子,母親問她將來干什么,她嚴肅地說:“我要去闖蕩江湖,專門殺壞蛋!”
母親對查文清說:“你看看,我們養了一個俠女!”
曾為秋瑾守墓
查玉芳16歲那年,父親去世,母親臥病,大哥和二哥一直在外,唯有一母所生的三哥查懋忠(金庸的父親)是她最親近的人。有一日,三哥查懋忠走進妹妹的閨房,見迎面墻上掛著一張秋瑾手拄利劍的全身相片,英姿颯爽,威風凜凜的,嚇得他好半天說不出話來——秋瑾可是被朝廷砍了頭的革命黨人啊。查玉芳讓三哥仔細再看,三哥定神一看,原來是小妹查玉芳仿照著“鑒湖女俠”秋瑾的打扮和姿態拍攝的。
查懋忠驚魂未定,將妹妹的相片拿下藏匿了,告誡她:“這是要殺頭的,掛不得!”
三哥不知道,查玉芳此時正與革命黨人密切來往呢。1927年春,查玉芳偶然讀到一本江蘇博物館出版的雜志創刊號,上面有南社女詩人徐自華為紀念秋瑾而作的詩文。得知徐自華是秋瑾的摯友,查玉芳便打聽她的住處,特意去上海競雄女校拜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