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一只善于思考的狐貍,他的彈跳力也是不錯的,遺憾的是也沒吃上那串葡萄。這只沒吃上葡萄的狐貍略一沉吟,轉身就去了園主的雞舍,一口氣咬死了三只雞,一手一只,嘴里還叼上一只回家了。吃完雞,狐貍拍拍肚皮,搖身一變,成了一位思想家。他深入的思考了葡萄與雞肉的關系,逐漸想明白了什么才是自己真正需要的,什么是可要可不要的;想明白了什么是可以得到的,什么是不可以得到的;想明白了放棄與得到的關系,想明白了取與舍的道理……這只狐貍揀起一枝雞毛,沾著未干的雞血,寫下了自己的所思所悟,洋洋灑灑數萬言。狐貍的手稿引起了一位出版商的注意,經過一番策劃包裝,一本《職場人生——如何處理葡萄與雞肉的關系》暢銷書問世。這本書迅速火爆圖書市場,不但出版商賺了個盆滿缽溢,狐貍也成了千萬富翁。同時,暢銷書作者狐貍還被數所大學聘為客座教授,整天夾著個公文包四處講座。到底是誰吃了那串葡萄呢?聽我慢慢道來。
其實,前面說的這些狐貍都沒搞明白吃葡萄和自身能力的關系,就連伊索本人也沒搞明白,聽眾更是不明白了。歸根結底,吃葡萄和狐貍的彈跳力無關。世上沒有免費的午餐,葡萄園里也沒有免費的葡萄。狐貍的彈跳力再好,園主人也不可能讓他白吃。這一點,被一個在葡萄園旁的游戲廳里玩游戲的小狐貍發現了。他發現,凡是到這個葡萄園里摘葡萄的人,都得給園主人一筆錢,給了錢,園主人才給你提供摘葡萄的方便條件,為你摘下每一串你想吃的葡萄。于是,這只小狐貍趁夜鉆進了園主人的臥室,偷出了他的錢袋。第二天,交了錢的小狐貍,很快就如愿以償地吃上了那串許多狐貍想吃卻吃不上的葡萄。當然,不像別人想的那樣甜,也不像別人想的那樣酸。
吃了葡萄的這只狐貍,也明白了一個道理,那就是“有錢能使人拉車,有錢能使鬼推磨。”于是這只狐貍用錢買地、用錢買車、用錢買房子、用錢買女人……據說,這只狐貍最后弄的世事大得很,用錢還買了一個國家,當上了首相。他的子子孫孫們為了記住自己的祖先,在進化成人以后,還不忘在自己的腦袋兩邊吊上兩根狐貍尾巴。
不信,你翻開歷史查查看。(商洛日報 作者:張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