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人人心中都有一根天線。
面對一處美麗的風景,有的人心曠神怡置身其中,而有的人卻絲毫沒有欣賞的興趣。對于金錢也是,有的人為之拼命、趨之若鶩,有的人則視為糞土。俗話說,情人眼里出西施,難道是美還是丑在情人眼里就不能有正確的認識嗎?關鍵在于每個人的天線不同。
人到底是靠什么認識世界的,科學家有很多學術上的研究,這些名詞術語除非專業人士,普通大眾很少有了解的。近日,東方出版社剛剛上市的《天線法則:解密你的人生黑匣子》對人的認知能力有了全新的形象化解釋。這本書的作者孫宇靖、孫宇婷、徐壽林等人應用數學上常用的歸納推理方法,得出了人人心中皆有一根天線的結論。
讓我們意想不到的是,這個"天線"竟然就是我們的眼睛、耳朵、鼻子、嘴巴和大腦等,它們就像是一架架靈敏的天線,及時吸取了來自外部世界的所有訊息,同時又影響著我們所處的這個世界。天線無時無刻不在影響我們,我們只要不斷調試自己的人生頻道,即可收獲到豐厚幸福的人生。
天線的說法最早來源于一首叫《青春》的小詩,塞繆爾·厄爾曼的這首詩影響了整個20世紀,成為眾多成功人士的座右銘,其中包括麥克阿瑟、松下幸之助等社會各界名流。有的人甚至戲說這首小詩影響了二戰后日本經濟的迅速崛起。這首詩究竟有什么魅力?孫宇靖說,"在多年反復的吟誦中發現,人人心中皆有一臺天線,應該是最能給人力量的。可是,人的天線到底是什么?自從90年代就開始思考、調查這個問題,直到近4年經過系統的調查后,才算證實這一說法,發現人生天線就像是記錄飛機飛行信息的黑匣子一樣,對人的成長、成才、成功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過去4年中,他們分析了50多個名人傳記,調查走訪了100多名各個階層的人,包括兒童,分析了20萬個網絡博客、網絡社區及人們在論壇里的留言,長達3年詳細追蹤了20個人的人生軌跡。基于對人生幸福感的程度和所取得的成就,他們"觀察"出人人心中確有一根天線。孫宇靖說,通過這種細心觀察,每個人的天線都會很清晰的顯露出來,因為這根天線在直接影響著我們每個人的生活和言行。而這個天線和受教育程度的關系幾乎為零。
觀察發現,那些名人傳記里記載的人物,他們始終都有清晰準確的天線,他們從來不會被外界紛擾的信息所干擾,直到按照自己的天線實現目標,并且他們隨時能感覺到生活的幸福。而一些感覺不幸福的天線常常接收的是賺錢、股票、成功的信息,經常會表現出抑郁、苦悶的煩惱。
研究證實,一個人所取得的成就大小往往和其天線有密切的關系。就像是物理天線,需要具備一定的方向度和輻射傳輸能力以及頻率大小、濾波器等,而這些物理現象差不多等同于現實中經常用的理想、價值觀、人生觀、信仰等詞語。通過這種研究,我們很容易理解"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的諺語是和長波、中波、短波密切相關的。但關系最大的還是對生命的態度和看法,那些卓有成就的人都是對生命有很深刻理解的人,講話時經常能引經據典。
由此可以推斷,一個人的成長和天線是有密切關系的,人生天線的研究對目前流行的教育改革頗有借鑒意義。如果能按照一個人的天線建構和作用來實施教育的話,教育這一困擾社會各界的難題將變得很容易解決。著名教育專家、《教育是沒有用的--回歸教育本質》作者林格評價說,《天線法則》以一個全新的角度來探索教育之道,甚為難得。
《中國經營報》常務副總編輯王立鵬發現天線這個譬喻性的說法意義頗為深遠,除了對個人的人生天線有很好的指導外,對于企業的管理也是相當實用的。一個具有凝聚力的企業,每個員工的天線必定是和整個企業的利益、文化保持一致的。相反地,那些瀕臨倒閉或不景氣的企業,一定是各個員工在收看自己的節目,和整個企業的文化、戰略背道而馳的,"就像一個家庭爸爸要看體育節目,而媽媽要看電視劇,孩子卻非要看動畫片一樣,最后只好誰都不看、不歡而散,或者是買三臺電視機,企業也是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