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已經跨入新世紀的門坎,改革打破了自然經濟格局,開放突破了閉關自守,新文化與舊觀念在五千年文明古國中不斷發生猛烈的碰撞:對婚姻自由的追求沖破了綱常禮教的網羅;離婚的浪潮震撼了溫情脈脈的家庭親情;中學生早戀、未婚同居、未婚先孕的洪流沖決了男女授受不親的堤防;流產、墮胎、棄嬰拋卻了千古遺訓和倫理綱常。我們的社會在變革中轉型,民族在付出代價中成熟,這就決定了我們對待缺乏足夠經驗的東西,必須盡可能地有效把握現代和傳統,民族和世界,保守和開放之間的平衡。特別是我們迫切需要營造一種健全的、屬于未成年人自己的文化。所謂健全,特別重要的一點就是“適中”,是保持優良傳統與開放創新的統一與平衡。個性的復蘇是人類的一大進步,然而個性的極端張揚,卻又違背了以人為本的本意。所以,可能只有適中的、近于常情的、不走極端的事物才是真正健全的。從這個意義上講,肖復興先生的《早戀》確值再版與再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