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隨著物質生活的日益豐富,人們心靈上卻越發空虛、浮躁,與周圍的人和事為敵,與自己為敵。您覺得問題的根源在哪里?現代人普遍的幸福感缺失是為什么?
畢淑敏:說到底,世界的敵人只有一個,那就是你自己。只要你成為自己的好朋友,你就沒有任何真正可怕并能并能致你于死地的敵人了。種種自我問題的根源,都是由于強烈的內在沖突引起的。所以,和諧是非常重要的。沒有每個人內在的和諧,就沒有幸福。
記者:您在書中說“吃飽了撐的”這個詞語的產生是社會發展的必然,但是又會損害人類的心理健康,那這把雙刃劍究竟是人類心理狀態的進步還是倒退?
畢淑敏:人在吃不飽的時候,要求相對比較簡單,就是讓自己的胃腸充填起來。現在,當溫飽已經不是問題的時候,還有很多人停留在解決溫飽的低級生存模式中(食欲加上*的滿足),他們吃更多的飯食,喝更多的酒,和更多的人發生性關系……其結果,就是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脂肪肝和性病和ED的蔓延……歸根到底,人活著,除了一己生命的繁衍,還要有意義。當飯都吃不飽的時候,談這些就很奢侈。飯吃飽了,這些問題就凸現出來。不是吃更多的飯,人就能變的更幸福。這個過程必須經過思考,歸根到底,在人的發展高級階段,幸福是靈魂的工作,不是胃的工作。
記者:您將中國人對待幸福的方式做了很有趣的四大分類,分別是飲鴆止渴型、黃連團子型、餿餡餅型和幸福的包子。那么您自己屬于哪種類型,或是幾種類型兼而有之?
畢:我把中國人對待幸福的態度,做了一個粗淺的分類,用了咱們餐桌上的幾種家常飯來打比方。比如黃連團子型的幸福觀,餿餡餅型的幸福觀等等。中國人喜歡給幸福制訂一個漫長的時間表,把對于幸福的專享,推到發落齒搖老眼昏花的將來。在通往幸福的曲折小徑旁,潛藏著悄無聲息虎視眈眈的殺手,它們是誰?它們試圖用怎樣的兇器,戕害我們對于幸福的察覺和感知?我做了一些探討,講得好不好完全不知道,拋半截磚頭是本意。
我自己?以前是黃連團子型的,現在爭取做一個幸福的包子。
記者:您提到各種性格類型中,A型是緊張焦慮的高發分子,C型是癌癥的高發分子,這聽上去很恐怖,我們怎么區分自己到底屬于哪種性格類型?性格類型是可以轉變的嗎?
畢淑敏:一件事,如果你了解了它,就不再恐怖。因為你可以預防,可以應對。最恐怖的是它本來就居住在你身上,可你卻一無所知。
性格是可以轉變的。不過,這個轉變也并不容易。你什么也不做,它就不可能轉變。你可以選擇變還是不變,如果要變,就按照我書中的法子,試試。
記者:現在社會很多人成了“完美主義者”,老板也喜歡這種員工,他們看起來做事很認真,但是您似乎特別提到不贊成這種狀態,說這是心理健康不夠良好的表征之一,為什么?
畢淑敏:因為世界本身就是不完美的,完美主義者是違反自然的。是不正常并且不能持久的。更不消說,它讓我們付出了身心健康的慘痛代價。如果你的老板是這種人,他逼著你也成為這種人,那你只有兩個法子。一個是等著老板被自己的完美主義傾向逼瘋,他自我崩潰或最終改變。再一個是離開他。當然,你要是特別注重這個崗位上的收入,那就沒法子了,盡可能地保護自己吧。
四、如何在平常生活中找到幸福感
記者:可能有很多人試過這招,早上一起來就對著鏡子說“我是世界上最棒的!”您提出來,這樣做很可能事倍功半,還有可能適得其反,這是怎么回事呢?
畢淑敏:我們每個人都不是世界上最棒的,這一點,毫無疑義,你用不著自欺欺人。這種對著鏡子亂喊叫的方式,有一點像白雪公主故事中的那個狠毒而愚蠢的皇后。我想很多人這樣喊叫的時候,是為了給自己增加一點自信心,然后好有力量迎接挑戰。要知道,所謂“最棒”,就已經是在比較了。人不能生活在比較中,我們有價值和有信心,不是因為我們比別人更棒,而是因為生命本身就是有價值的,你就是獨一無二的存在,你的自信必定來自你的內心,而不是在和別人的比較中建立起來的。所以,“最棒”的說法,既不真實牢靠,也不符合規律。你如果相信了這種方法,有一天,你確知你不棒的時候,怎么辦呢?萬份沮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