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我發現賈平凹的家鄉丹鳳棣花鎮,居然是一處神妙的地方。
那天我們去棣花鎮,走進一處正在恢復的宋金古街,大約有二三百米長,兩邊的門面房相對而立,街面還沒有油漆,泛著原木的色澤。顯然修繕工程正在收尾,街道上隨處可見零零散散的建筑垃圾和房屋構件。 但在主人繪聲繪色的言辭里,我們眼中便自然浮現出街道開張以后,鋪面林立張燈結彩的繁華來。
我好像突然有了疑問,這條古街為何稱為“宋金街”呢?
棣花人的回答讓我頗感驚訝,這條街竟始建于一千年前的宋金時期,當時紹興十二年在這個名叫棣花的地方,發生了“宋金議和”事件,從此以棣花旁邊的陳家溝河為界,西北歸金,東南屬宋,也就是說宋朝把古商洛一半土地割讓給了金人。可是,邊界兩邊的百姓并不理會這些限制,提籃小賣天天發生,最早這兒可能就是一 個小商販的集聚地,后來商家們看這個地方是管控的模糊地帶,又平安無事有錢可賺,便搭起了茅屋商棚。宋人在宋界搭,金人在金界搭,從此便形成了一個固定的集貿市場。但商家的吆喝聲總朝著對面嚷嚷,趕集人也總喜歡去瞅對面的山貨,連那金朝的母雞也會跑到宋朝抱窩下蛋,宋朝的山羊也會溜到金國尋伴吃草,這里也就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熱絡起來,神妙也就從此開始醞釀了。這讓人想起曾經盛行一時的深圳“中英街”,但那中英街可沒有這般古老,在國內的文化遺產里大概僅此一例吧。
如此,宋金街可謂天下第一街了。
我于是打問有關這條街的其他遺存,應者搖頭。再問古鎮可有寺廟護佑?有人 手指宋金街的盡頭。我頓時來了興趣,緊走幾步來到一座廟前。只見廟門很小,與鄉間大戶人家的院門差不多,門楣上有賈平凹書寫的一塊小匾“二郎廟”。而廟里 正在大興土木,方的扁的木料和零亂的沙石,把個小小院落堆得滿滿當當,幾個工匠正忙碌著手中的活計,唯不見藍衣灰衫的出家人。但我依然感覺到這個小廟有點 特別,平常進到廟里,迎面會是一個大殿,繞過去又是一個大殿,會呈一字型向縱深攤開。但這個小廟,迎面是兩個并列對稱的大殿,其實稱其為“大殿”,實在是 廟里只有這兩個并列的殿,每殿約有三十多平方米,形制基本一致,面朝大門開著,站在殿外可見里邊供奉的彩塑神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