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余秀華的走紅、個人詩集的出版在某種程度上也喚起人們對新詩的興趣,這讓許多詩人感到欣慰。湖南新鄉土派詩人彭國梁認為:“沒有真正的好詩,光憑她的故事,余秀華是不足以打動人的。湖南文藝出版社的眼光非常敏銳,出書這是一件好事。”
余詩火爆迎合了近年詩歌發展新動態
另一位湖南新鄉土派詩人胡述斌認為,余秀華現在雖然很火,但是當下并不宜評價她的詩歌水平。他解釋道:“對于一種突然冒出來的熱鬧的文學現象,我不太感興趣。如果它是經典的,就能經得起時間的檢驗。文學創作要講求精品,精品是真正的藝術品,時代會給它定論。”
據悉,中國詩壇經歷了上個世紀80年代的輝煌,涌現了海子、舒婷等一批名家。但由于大的環境變遷,“很多文學青年,包括我的詩友,都忙著賺錢去了。”胡述斌介紹說,“詩歌創作是需要耐得住寂寞的,余秀華這么多年也是。”
胡述斌認為,余秀華的走紅在某種程度上也迎合了近年來詩歌發展的新動態。“文學有它自己的發展規律。現在經濟條件好轉了,除了物質上的滿足,人們對精神上的追求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一個余秀華無力改變新詩“邊緣化”
不過在閻真看來,余秀華所掀起的這朵詩壇浪花,終歸要恢復平靜。只不過這其中的原因,不是余秀華的個人問題,而是新詩所存在的硬傷。
事實上,在當下中小學語文教育中,新詩處于相當邊緣化的態勢。長沙市十五中的語文教師劉艷芳告訴記者:“初中階段教材里只有戴望舒、艾青、余光 中等人的少數幾篇,到高中階段也不多。”至于課外,“現在學生沒幾個讀詩的。”與熱門小說家比,余秀華的受關注程度也不能相提并論。創作了熱門小說《盜墓 筆記》的南派三叔,在微博上有9433412位粉絲,約為余秀華的324倍。
對此,閻真表示,由于現代漢語的局限性,新詩在藝術方法上很難有所突破。“詩歌是形式的藝術,只有在形式上有所突破、創新才是大詩人。從詩經楚 辭到漢樂府,從唐詩到宋詞,都是表達方式的突破才將詩歌發展到一個又一個的頂峰。單憑一個余秀華,無力促成這種進步。”記者 尹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