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中央芭蕾舞團演出照片。 CFP |
文藝作品的思想性不是抽象概念的粘貼,更不是藝術形象或意象塑造之外的標語口號,而是來自對生活深刻的思考與獨到的發現。提高創作質量,提升文藝格調,離不開思想。思想有深度,文藝才有力度。
人若缺鈣會患軟骨病,缺鈣的文藝同樣會患上精神“軟骨病”。當下,許多文藝作品經常給人一種軟綿綿、輕飄飄的感覺,沒法形成強烈的思想沖擊 力與穿透力。這就是文藝缺鈣的病兆,也是造成當下文藝作品有數量缺質量、有“高原”缺“高峰”的一個重要原因,應該引起業界的關注。
文藝的鈣質源于思想的充盈
客觀地講,中國是文藝創作生產的大國,一年可以生產電影600多部,電視劇15000多集,戲劇、音樂、舞蹈、文學作品數以萬計。然而,其 中真正能引起社會轟動且在人群中廣為流傳者卻不多。在經濟快速發展、國力空前增強和開放程度日益擴大的時代大背景下,一個藝術創作的數量大國很難成為質量 大國的根源,已不再是經濟資源和技術支撐的問題,而取決于精神的容量、思想的深度和藝術創新的能力。應當說,我們相當多的作家和藝術家擁有良好的創作條 件,不缺乏生活閱歷和創作能力,然而作品雖然忠實于生活,卻毫無靈氣,更缺少新意;會講故事,卻不會提煉意義;讀者和觀眾即便能看下去,也很難產生回味和 思考。有的創作者盡管早早成名,卻難入大家行列。究其根本,他們沒有足夠的思想文化儲備,缺乏對素材高屋建瓴的駕馭能力,他們對生活沒有做到真正的“心 入”,深刻思考少,人生感悟乏,陷入慣性化寫作或表演的困境中,寫來演去老一套,常年沒有突破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