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提文藝的思想性,呼吁為疲軟的藝壇進補思想的鈣質,意在把那些被世俗功利和懶漢思維所擠占的思想空間還給文藝。重建文藝對思想的信仰,有 利于文藝在新的思想高地上去重新擁抱生活,尋求自身更新、更高、更宏大的突破。文藝渴望思想的滋養,就像沙漠渴望甘霖一樣,是源自生命深層的追求。重新讓 思想引領文藝的航程,需要文藝工作者不斷增強理論的素養和文化的涵養,讓創作與表演充盈著更加鮮活的時代精神、民族特色、家國情懷和悲憫意識;需要文藝工 作者積極投身改革與建設的火熱社會生活,在喧囂的生活表象中發現深層的力量;需要在輕松的寫作、慣常故事和技巧的玩味中注入思想的深度和新意;需要在一味 地仿制和重復的潮流中多一些原創;需要在人性負面的展示中多一點深入的剖析和正面的引導,給人溫暖的希望;需要在懷古的幽思中多一些對民族現實和未來進程 的關注;需要在個人私生活的自我撫慰外多一些憂國憂民的人文情懷;需要在追求創作的速度和數量時多一些追求質量的韌性和耐心……總之,就是需要仰仗思想的 穿透力,讓藝術在波譎云詭的生活涌動中,做出深刻的發現,直抵本質的真實,給受眾以警醒、震撼與沖擊。
提高創作質量,提升文藝格調,離不開思想。思想有深度,文藝才有力度。正如羅丹所言:所謂大師,就是這樣的人,他們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別人見 過的東西,在別人司空見慣的東西上能夠發現出美來。發現常人所未見,需要深入的觀察和思想的引領;而在常人常見中發現新美,實現藝術上的大突破,則更需要 以思想上的發現與突破作為先導。所以,如若沒有思想鈣質的補充,文藝的“軟骨病”治愈也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