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國家計劃三年投入8500億支持改革,時至今日,醫改已經過去兩個三年,"看病難、看病貴"痼疾依舊。朱幼棣曾為國務院研究室司長,多年聚焦中國醫改,探尋中國醫改的出路。
本策劃摘自朱幼棣《無藥》,世界圖書出版公司。
近年來,暴力傷醫事件時有發生。2013 年10 月,國家衛生計生委和公安部聯合發文,要求二級以上醫院"每20 張床位配一個保安,或按日人均門診量千分之三的標準配備"。規定還提出,保安人員的數量應當遵照"就高不就低的原則"。通過人防、物防、技防三級防護體系構建"平安醫院",防止惡性醫鬧。
暴力傷醫事件不斷 國家要求20張床配一保安
此消息見報的次日,新華社《新華每日電訊》發表了一篇署名文章,指出"保安護院解不了醫患困局","不信任醫院和醫生,是很多患者普遍存在的一種情緒,其實醫患矛盾突出不僅僅是醫生和患者之間的事,因為醫院和醫生以醫療制度代表的形象出現在患者的面前,因此患者對他們的普遍不信任,實際上也折射出患者對現有醫療體制的不信任。"評論坦言,"戒備森嚴、保安林立的醫院,充其量不過渲染了醫患關系的緊張對立,但這種威懾作用的效果頗值得懷疑。"因為醫生面對的患者幾乎是一個包括不同等級的社會,有困擾的是,常常難以建立一種更可預測的關系。
真是不幸言中。公文發表十多天后,浙江臺州溫嶺第一人民醫院發生了一起因醫患矛盾發生的故意傷害事件。該院門診管理處副主任耳鼻喉科主任醫師王某某經搶救無效死亡,另有兩人受傷。
這一惡性襲醫消息經媒體披露,引起社會廣泛關注。一個無可爭辯的事實是,在社會上群體性事件越來越多的背景下,醫療領域也不例外。醫患糾紛升級,古典的為醫之道被防范患者帶來傷害的風險,以及對暴力的恐懼,逼至終結。這些,既是個人和家庭的悲劇,也是全民的悲劇。
溫嶺是中國大陸最早迎來新世紀曙光的地方。突出在東海之上的石塘小鎮曾經吸引無數人對遼闊大海的向往。臺州的開放與發展,老板和富人比例之高也曾令當地許多人心高氣傲。但應當看到,在這片財富的土地上,仍有臟水在流淌,有仇恨在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