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惡性事件的背后,倘若不是個別分子如"職業醫鬧"操控,都可能有更復雜的肇因。極可能是混水一團。在醫患關系較為緊張的背景下,患者和家屬往往比較敏感,醫務人員只要一句說話不當,或一個處理不及時,都可能被誤解,引發激烈的糾紛矛盾。暴戾之氣在救死扶傷之地出現,就不足為奇了。
醫生收紅包 只要不主動索要也有存在理由
醫患糾紛的升級往往有更深的社會原因。"患者對醫院和醫生不信任,認為現在的醫院是靠看病來賺錢,而不是救死扶傷的地方。"上海大學社會學教授顧駿說,大部分患者本來帶有懷疑和防備之心,是"走投無路"實在沒有辦法才來醫院的。
因為有17 年的新聞報道經歷,我曾經給醫院院長講過如何應對突發事件、接受媒體記者采訪。醫生收受紅包,這里有人情和醫患間關系等特殊原因,只要不是醫生主動索要,也有存在的理由。但有一條底線,就是醫療的質量,手術能不能成功?危重病人能不能活下來?倘若人財兩空,便不好辦,一旦收受了紅包可能會有麻煩。
美國社會學家理查德?謝弗認為,醫生在面對患者和護士時,處于一個強勢的主導地位。就是說,醫生與患者相比,是一個強勢群體。醫患"兩者關系一般來說非常不平等,醫生站在主導的地位,對結果有控制權。醫師與病人互動時保有主動權,就像醫生對護士有主導互動的地位一樣。""盡管醫學院的課程一直在強調人性層面的病人照顧,但在過多病人和醫院控制成本的考慮下,這些因素都影響了醫生與病人的正面關系。此外,廣為人知的醫療失當控訴及高額醫療費用,更進一步限制了醫患關系的發展。""醫療失當"和"高額醫療費用",也是一些患者怨憤滿腹的原因。
但醫生個人面對"醫鬧"群體時,強弱形勢便可能發生了變化。 視病人為人的運動陷入停滯狀態,取而代之的是新一代醫生對醫療效果的自負時代。曾經讓病人興奮不已的醫患關系的某些方面,如醫生顯示出對病史記錄的興趣,用手對病人進行身體檢查等,已不再受到重視,而改用影像學和實驗測試手段來診斷疾病。這并不是醫生在某種程度上變得不近人情,而是因為以前的仁慈表現對今天的治療毫無必要。
當然,中國還要考慮另外的因素,就是大醫院的醫生壓力太大,每天要擔負幾十個病人,甚至近百個病人的診療,缺少與患者溝通的時間。但這些都不是醫患關系步入"冰凍期"的必然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