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體所帶來的超大信息量最大限度地方便了我們的生活,提高了工作的效率,也使實際空間變小,真正實現了“地球村”。
輿論監督加強。新聞媒體最重要的社會功能之一是輿論監督功能,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確保權力正確行使,必須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新媒體的普及大大加強了新聞媒體的輿論監督功能,使信息的傳播及時、迅速。綜觀近兩年重大的社會事件,很多都是先由網絡發軔,很快影響到傳統的主流媒體,從而形成聲勢浩大的“社會運動”。傳統媒體除了特別重大事件,很少會對某一事件進行長期的追蹤,而新媒體由于其特殊的傳播方式,“將相關內容聚合在同一個議程之下,對內容和其影響力形成了多維度凝結、多層次提升與多次性并置,從而也達到了媒介議程設置前所未有的穿透性傳播效果”。③如2009年,廣西煙草專賣局銷售處處長韓峰的私人日記在網絡上流傳,引起社會強烈反響,導致檢察院參與調查,最終因腐敗入獄。2008年“周老虎”事件,幾大門戶網站對其進行了曠日持久的跟蹤報道,在強大的民意壓力下,最終迫使有關部門進行了細致認真的鑒定工作,“周老虎”事件的水落石出,網絡功不可沒。此外,“躲貓貓”事件、“天價煙”事件、許多腐敗的蛀蟲在網絡的監督下被揭露出來。網絡媒體的發展,使觀眾的知情權得到增加,信息的透明度增強,就連胡錦濤主席和溫家寶總理都非常重視網絡的重要功能,幾次通過網絡與人民進行溝通和交流。此外,許多地方官員也認識到網絡對于傳達民意的重要作用,積極通過網絡體察民情,了解人民的需要。
受眾參與性大大加強。新媒體最大的特點之一是它的交互性。媒體不僅僅影響著受眾,同樣也受到受眾的影響。傳統的媒體如報紙、電視主要以單向傳播為主,帶有比較濃厚的“宣傳”意味。而新媒體在傳播信息的同時,可以最大限度地得到人們的反饋,真正實現了新聞的“傳播”功能。受眾的欣賞口味、價值取向,正在改變著媒體的報道風格。新媒體為普通民眾提供了足夠的表達機會和平臺,現在的網絡新聞不僅每條后面都有“評論欄”,而且還為人們提供了極大的自由表達的空間,如博客、個人空間、微博。人們不僅可以對新聞事件進行自由評論,還可以上傳圖片、視頻,充分展現個人風采。
可以說,新媒體的快速發展加強了普通民眾的話語權,這種話語權甚至可以改變事件發展的走向。比如,2010年的“3?15”中披露的惠普筆記本電腦的質量和售后問題,就起源于網絡轟轟烈烈的維權運動,普通民眾的網絡維權帶來了整個主流媒體的關注,從而使事情擴大化,惠普公司面對如此廣泛的網絡民意,不得不調整他們的營銷策略。
新媒體強大的民意表達,其力量是巨大的。不僅在揭露黑暗、腐敗等方面新媒體有著無可比擬的交互優勢,而且在面臨著天災人禍時,新媒體所表現出的人與人之間相互扶持、相互取暖也是令人感動的。2008年的汶川地震,2010年的玉樹地震,網民們在互聯網上表達著哀思。哀悼日,所有的網站主頁都是一片黑色,讓人們感到民族的傷痛,從而升騰起一種民族的自豪感。這種感覺是來自普通民眾,而不是來自電視報紙的自上而下的宣傳,因此顯得格外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