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假信息以及媚俗化傾向。新媒體獨特的“網狀——鏈式”傳播方式契合了現代觀眾的接受習慣,媒體與受眾的距離越來越近,也越來越考慮甚至遷就大眾的“獵奇”欲望。在互聯網和手機網的發展中,為了吸引人的眼球,獲取點擊率,在信息傳播中出現虛假信息和媚俗化傾向,例如從2007年的“芙蓉姐姐”開始,到2008年的“艷照門”,再到“鳳姐”,而在一些網站的娛樂版中,跳樓、賣淫、強奸、殺人的消息層出不窮,已經觸及社會的道德底線。
作為新興的媒體,應該時時提醒自己遵守職業道德。進行輿論監督,實施正面引導,充滿人文情懷,維護法律尊嚴是新聞媒體義不容辭的責任,新媒體也不例外。2008年,上海發生了楊佳持刀殺死6名警察的惡性殺人事件。然而在許多的網絡媒體甚至傳統媒體中,卻花了大量的篇幅來敘述楊佳殺人的背后故事,過分強調楊佳的委屈和不公。在網絡媒體的推波助瀾下,更多的民眾卻為楊佳殺人叫好,對被殺警察抱著幸災樂禍的心態。這樣的事件在新媒體傳播中絕非少數。主流言論視角的缺失成了新媒體發展的一個考驗,因此在新媒體的建設中一定要加強自身的社會責任感,原則問題不能因點擊率而輕易改變。
作為一個正在成長中的事物,必然是從幼稚到成熟,新媒體的發展還面臨著很多的考驗,只要我們每一個傳媒人把這種考驗牢牢記在心里,新媒體的前途必然光明無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