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體書店發展的春風也吹到了民營書店和私人圖書館。開辦私人圖書館的北京第二書房館長李巖,已在短短不到兩年的時間內,將第二書房從1家擴展到如今的10家。“父母學堂、兒童書館”是李巖對第二書房的定位,如今,坐落于北京西城區的金中都第二書房已經成為周邊父母和孩子們名副其實的“第二書房”。
李巖介紹,金中都第二書房之所以能開起來,得益于國家的政策扶持、資金幫助,加上閱讀推廣志愿者的無私奉獻,當然也離不開書店經營者對實體書店的堅守、對實體書店功能的拓展與變革:精美布置閱讀空間、精心挑選優質書籍、開展豐富的親子活動、專家講座、讀者沙龍、利用新媒體宣傳全民閱讀、利用眾籌模式進行新項目建設……
“一個影響一個,再影響一群,讓更多的孩子在圖書館編織自己的夢想”,把全民閱讀的希望種在孩子們的身上,李巖滿懷信心。
“互聯網+”“加盟”全民閱讀
近年來,隨著新媒體的迅猛發展,知識傳播的途徑增多、成本下降、效率提升,人們的閱讀方式也隨之發生了很大變化。2014年第十一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報告顯示,2013年,我國數字化閱讀方式的接觸率為50.1%,較2012年上升了9.8個百分點,各媒介綜合閱讀率為76.7%,較2012年上升了0.4個百分點。2013年,有44.4%的成年國民進行過網絡在線閱讀,41.9%的國民進行過手機閱讀。有專家指出,數字閱讀正一步步成為推進全民閱讀的重要抓手。
外研社社長蔡劍峰對此分析,傳統閱讀將更適合于思想性強、具有收藏價值、適合反復閱讀和高度吸收的閱讀過程,是一種“情感體驗”。而新媒體閱讀的真正價值,并不在于現階段普遍的快餐閱讀,在于提供高附加值的閱讀服務,從一本書到另一本書,從一個知識點鏈接到更多領域,不斷增值、承載、豐富,是一種“知識獲得”。兩者互為補充,從而為全民閱讀構建起一個各有所長的良性生態。
當當網CEO李國慶日前表示,去年當當電子書下載6000萬冊,今年當當讀書(手機客戶端)平均日閱讀時長已經50分鐘。全民閱讀將成為當當網的新目標,當當將從普及全民網購圖書向推動全民數字閱讀發力,因為中國已有6.5億網民,手機閱讀用戶超2億,這是新的全民閱讀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