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4月,北京三聯韜奮書店開辦了第一家24小時“不打烊”書店。一年的時間,這家書店營業額比之前翻了一番。
在上海,一年時間內累積舉辦61期的“思南讀書會”,今年把主題定為“靜心讀書”,并邀請了一批著名作家和演播藝術家,以為現場讀者朗讀文學經典片段的形式,來讓讀者靜心感受文學作品的魅力。
當年輕人成為讀書中堅
讀書,“成本最低的奢侈行為”。而隨著人群年齡的更迭,年輕一代正在成為讀書的“中堅力量”。
《2015網民閱讀行為報告》顯示,2015年,在網民閱讀者的群體內,20—50歲的人群占比最高,尤其是“80后”,占據了48%的比例,成為絕對的主力人群。這些人閱讀的頻次更高,書籍的購買量和消費金額也更高。
而在獲取信息的閱讀渠道方面,互聯網的迅速普及,也在改變著不同年齡層讀者的閱讀習慣。上述調查顯示,在“60后”“70后”中,超過80%的有紙質報紙閱讀習慣的人群;而到了“90后”那里,這一數據已經降至不足70%。
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的調查結果則指出,年齡越小的群體,手機閱讀接觸率越高,呈階梯遞增趨勢,18—29周歲群體的手機閱讀接觸率最高,為42.7%,與其他年齡群體拉開較大距離。
“‘80后’、‘90后’作為與網絡共同成長的一代,具有更多的網絡性格和更強的網絡適應性,因此比生長于印刷時代的‘60后’、‘70后’更傾向于選擇電子閱讀的方式。”在接受本報采訪時,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張頤武表示。
在京工作的媒體人華司文則告訴我們,工作后的讀書時間更為零碎,但也更加自主了。“上下班路上,吃飯的間歇,以及睡覺前,是幾個主要的讀書時間。”他說。
網易去年的一項調查也顯示,“移動閱讀”使用場景分布最頻繁的,就是“床上”和“地鐵/公交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