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大數據,我們也能看到不同的年齡、地域帶來的閱讀內容的多元化選擇。
在湖南長沙市圖書館,最受歡迎的借閱圖書,是玄幻、言情、穿越、宮廷類網絡休閑小說。而諸如《紙牌屋》、《何以笙簫默》等電視劇的熱播,也帶來了原版書籍的走紅。
當當網的閱讀報告也顯示了這一點。在銷售最熱的作家榜上,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莫言,和因為《平凡的世界》熱播而重回大眾視野的路遙,實現了從“60后”到“90后”的“通吃”;同時,《紅高粱》、《狼圖騰》等書,也因為電視劇、電影的熱播受到熱捧。
讀者的閱讀選擇分野也是顯而易見的。報告顯示,在“60后”“70后”那里,古典文學、巴金、金庸等更受歡迎,而在年輕一代人眼中,以韓寒、郭敬明為代表的“青春文學”顯然更有市場。
同時,在“60后”那里,閱讀比例最高的是保健、旅游類書籍;受年齡增長、家庭組建等影響,“70后”“80后”則開始更多地關注親子、育兒類書籍;而更加年輕、以學生群體為主的“90后”,閱讀比例最高的則是青春文學、旅游、運動、美妝等書籍。同時,進入職場上升期的“80后”,則青睞經管、外文、傳記、文學類書籍。
全國不同地域,購買書籍的傾向也不太一樣。當當網去年發布的全國圖書消費報告顯示,北京、上海、云南、廣西的讀者喜歡購買旅行類圖書,而青海、遼寧等地的讀者買得最多的是小說,教育大省山東的讀者買得最多的則是教輔資料,而在湖北、西藏,銷量最多的卻是字典。
各省的讀書熱情也能從這份報告中窺視一斑。去年,廣東、北京、江蘇、上海等經濟發達地區的網絡購書購買力名列前茅;而在過去的五年中,購書增速最快的,則是新疆、內蒙古、河南、西藏、江西等省區。
線上線下互動的閱讀方式
在中國,數字閱讀究竟有多火?
從數據就能直觀看出。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的數據顯示,2014年,全國移動閱讀的用戶規模已達到2.42億。這意味著,有接近一半的用戶通過手機看書。網易云閱讀的報告則稱,中國人2014年電子書總閱讀量已經超過14億冊,換成紙質書,首尾相接相當于繞赤道8圈,而紙書還原成樹木,相當于綠化了兩個北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