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如國平文章文風樸實、文字具有感染力。本書中《從梁家河讀懂中國夢》一文,對習近平2004年接受專訪講述插隊經歷的視頻在互聯網上熱傳事件,進行了分析。文章情真意切,感人至深。其中引述《管子》名言“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可謂高屋建瓴;而“回望梁家河,為中國夢腳”一句則有繞梁三日之意味。
擺事實,講道理,說起容易,做成文章可不容易。而國平的文章不僅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好很高很妙。
第二,弘揚主旋律,彰現主流價值。
中國當代的主旋律,毫無疑問就是全面深化改革。不懈地、勇敢地為改革鼓與呼,“國平”有著與“皇甫平”一樣的精神特質。而且既倡導經濟改革,同時也大膽倡導政治改革。《向憲法宣誓,坐實法治責任》一文明確提出了“依憲執政,依憲治國”;《在法治的軌道上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一文更強調建設民主政治的緊迫性;《以法治為保障實現偉大中國夢》則將中國夢與法治建設緊密連接;《真刀實槍推進改革》提出了要克服“改革疲勞癥”,防止“改革疑慮癥”。
第三,倡導文化自信、文化自覺。
本書中,我特別注意到了《從歷史的深處走來的自信》一文提到了習近平主席出席國際儒聯大會并發表講話,參觀曲阜孔廟講話,到北京大學看望中華孔子學會會長湯一介教授等。文章指出,在今天,重新紀念孔子,重新討論儒家思想,需要巨大的政治勇氣。文章特別肯定中華文明在解決世界貧與富,戰爭與和平等方面,物欲追求與道德精神重建,人與自然關系的協調等方面,可以作出獨特的貢獻。
第四,直面真問題、不回避敏感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