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中收錄了130余幅她本人珍藏的照片,幼年的屠呦呦和母親,是現在能找到有關屠呦呦的最早照片。“長得還蠻清秀,戴眼鏡,梳麻花辮,寧波小娘的樣子”,這是老輩的家鄉人對屠呦呦青蔥歲月的印象。在寧波名校“效實中學”學習時,屠呦呦整體成績平平,語數外平均70分左右,唯獨80多分的生物比較突出。
全書通過對她本人和家人、同事、同窗、學生的探訪,還原了很多其生活、成長、愛情細節的小故事。屠呦呦14歲,哥哥屠恒學在贈給妹妹的照片背面寫道:“呦妹:學問是學無止境的,所以當你局部成功的時候,你千萬不要認為滿足,當你不幸失敗的時候,你亦千萬不要因此灰心。呦呦,學問決不能使誠心求她的人失望。”
書中“研究實習員的愛情”一節記錄了屠呦呦和丈夫李廷釗的故事。兩人是效實中學的同學,在李廷釗姐姐的撮合下走到一起。那時李廷釗在馬鞍山鋼鐵廠工作,有朋友戲稱,他與屠呦呦的結合是現代(鋼鐵)與傳統(中藥)的融合?;楹螅肋线喜簧朴谧黾覄眨抑写笮∈聞栈居上壬?。
出版故事
單位勸說下同意出書
與市面上的名人傳記相比,《屠呦呦傳》不厚,總計8萬字,不到200頁。這部書從策劃到出版用了兩個多月的時間,是人民出版社近年來出版速度最快的書之一。張振明表示,為這本書編寫工作出力的人很多,包括采訪過屠呦呦的記者,屠呦呦的學生、朋友,而遇到的最大難題是“屠呦呦本人不愿出這本書”。
張振明說:“一開始她不同意出這本書,她對名利看得挺淡的,不想宣傳自己。后來中國中醫科學院的領導勸說她,出這本書不是宣傳個人,是讓大家看到中國醫學的發展和變遷,也讓大家看到整個研究團隊的努力和艱辛,是在全社會普及科學精神的需要,她才同意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