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記者 楊森 通訊員 周銀祥) 五月的鹿城,紅歌飛揚;五月的鹿城,秧歌狂歡。從城鎮到鄉村,處處載歌載舞。
記者走進商南,走進了笑臉世界,走進了紅五月的熱潮。
官方發布信息,商南組織了萬人唱紅歌。而記者5月17日在該縣文化廣場紅歌會現場看到,觀眾遠不止萬人,估計已超過兩萬人。參加央視錄制《套馬桿》節目的65歲退休干部魏方安告訴記者,生活好了,業余時間多了,唱歌跳舞成為他們的生活“主調”。他說,每當夜晚降臨,濱河路、政府廣場、綠葉廣場等地就有好幾百人在跳舞,還有唱歌的、打鑼的、說相聲的、說快板的,十分熱鬧。搞“三唱三頌”活動,魏老說符合他們老年人的意愿,唱起《閃閃的紅星》、《紅軍不怕遠征難》,他就想起當年的部隊生活,想起紅軍,就激動不已。“日子紅火了,社區組織我們老年人唱紅歌,讓我過足了癮。”談起唱紅歌,東崗社區年過花甲的徐大媽顯得有些興奮,她說:“老年人最難忘紅歌之情。”
來自商南職中的200多名學生登臺亮相紅歌會,格外引人注目。他們從4月初就開始了排練。高圓圓同學喜歡唱歌,但她萬萬沒有想到會走進央視節目。她說,這樣的紅歌勵志,讓她終生難忘。平時愛唱流行歌曲的殷小燕同學,說她參加紅歌會最大的收獲是有了唱紅歌的“時尚”。觀看紅歌會演出的和平村菜農楊伍德介紹說,他最愛聽《東方紅》旋律,聽著聽著就會熱淚盈眶,希望年年能搞這樣的活動。
臺上唱紅歌,臺下也跟著唱,這是紅歌會現場情景。記者還發現,觀眾幾乎人人都揮舞著紅旗,整個現場成了一片紅色的海洋。另據記者了解,紅歌會前,商南就掀起了唱紅歌的熱潮。而在紅歌會之后,唱紅歌、唱贊歌、唱家鄉美仍在繼續。
其實,商南人的笑臉背后,藏著的是實力。
在商南,老百姓最先想說的是商南茶,他們少不了要嘮叨“茶媽媽”張淑珍。很多干部群眾說,沒有張淑珍,就沒有商南茶。當地農民普遍反映,他們從商南茶中得到了實惠,看到了自身優勢。而金絲峽則給了商南人新的鼓舞,讓商南人發現了商南山水之美。
近幾年,商南城鄉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僅就城市建設來說,從縣文化廣場到高速路入口,建設速度之快、規模之大,到商南來的人無不交口稱贊。
商南人唱,商南人跳,商南人有了樂子。這實際上是商南人的日子紅火了,腰桿挺起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