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多次調控影響,北京市新房及二手房市場出現了多個樓盤零成交,個別樓盤甚至長達半年時間都是零成交。分析人士指出,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零成交樓盤有可能率先降價,進而推動整個樓市價格松動。
據北京市房地產交易管理網統計數據,通州區一個樓盤去年12月中旬獲得預售資格,至今沒有成交。通州區另一個樓盤去年11月底開盤,共有1600多套房屋銷售,截至5月21日只簽約了6套。
鏈家地產首席分析師張月認為,樓盤簽約低主要有兩個原因。首先是區域地理位置優勢、交通優勢并不明顯,都處于遠郊區。地理位置的優勢不突出,對于購房者來說吸引力不夠。成交最低的樓盤大部分位于郊區,如大興區、通州區、順義區等。其次,定價與區域的位置因素不匹配,價格偏高。
二手房住宅也有很多樓盤零成交。在鏈家地產統計的5000多個樓盤中,4月份大約有1500個樓盤零成交,比3月上漲了8個百分點。其中,近800個樓盤是由低成交轉變為零成交的,與3月份這類樓盤數量相比。4月份上漲了32%。
張月認為,從當前的樓盤成交情況來看,零成交樓盤逐漸增加,也有更多的低成交樓盤逐漸變成零成交。根據當前市場情況分析,長期零成交的樓盤將會越來越多。在二手房市場,對于業主來說,一旦銷售壓力增加,業主對于房價的心里預期將會受到很大打擊,或將選擇降價銷售。對于開發商而言,樓盤零成交導致其資金難回籠,在當前的經濟環境之下,開發商貸款的難度增加,融資渠道有限,部分開發商若資金緊張,可能會率先降價銷售,進而對整體市場房價的下降具有推動作用。(鳳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