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佳麗:
在我們杭州接連的三起中,昆侖天籟是保安與老業主有肢體的沖突,其他的兩天的“房鬧”是沒有任何的一些沖突,就是比較安靜,比如說靜坐,哪怕是一些過激的行為擺個花圈什么的,都是沒有肢體沖突的。第一天昆侖天籟是警方也是介入了,當時有大約5、6個老業主受了輕傷,由警方帶到醫院進行檢查,并留了單據。保安方面已經被警方帶走,最后的處理方案怎么樣,現在還不得而知,還沒有定性下來。
白巖松:
馬佳麗最后一個問題,就是據你在采訪中了解,是否聽說以前有過因為出現了“房鬧”的事件,最后房地產商還真的補了差價了?
馬佳麗:
有的,確實有。
白巖松:
好,非常感謝,馬佳麗給我們帶來的信息。
我們看一下《中國樓市》執行總編蘭洪海寫的一段話,很多時候業主的要求是不符合合同的,但也會鬧,這是利益驅使,鬧一鬧多少能鬧出一些好處來,這是“中國式”求解問題的一種方法,且常常管用。既然有實用性,此方法手段被相關利益主體不斷利用。可是咱們換一個角度說,買了東西之后不愿賭服輸,漲的時候好像沒人有意見,但是一旦自己虧了的時候就堅決要有意見,恐怕也有這樣的心理在這,我鬧一鬧沒準能夠得回一些補償,但是這是市場經濟的一些行為嗎?我們繼續關注。
解說:
浙江杭州三天三起“房鬧”,事實上,因房價下降老業主不滿而引起的沖突各地都在發生。2008年萬科[簡介 最新動態]公司的降價風暴刮到杭州,事端也油然而生,9月初萬科在杭州推出的萬客人會十周年青年置業計劃,將其開發的4個樓盤進行為期12天的降價促銷活動,而折扣最高達了7.5折,這讓有意購房者趨之若鶩,同時也讓前期業主十分不滿。
杭州業主:
八樓跟九樓,人家天天踩在我樓上還要比我便宜二十幾萬。
業主1:
什么都沒談,補差價也沒有,退房也不可能,什么都談。
解說:
從2008年9月3號起,不滿降價的業主在萬科房產杭州分公司的辦公區域多次抗議,都未得到滿意的答復,終于矛盾在9月6號升級,數名業主沖入辦公室玻璃多處被砸爛,檔案材料被撒毀,辦公室貼滿各種標語,最終在警方的介入下,事態得以控制。
而這樣的有些極端的方式并非偶然,2011年10月23號,在上海浦東的中海[簡介 最新動態]御景西岸售樓中心,近百名業主與開發商交涉,要求退房。而交涉后的現場一片狼藉。
上海售樓處保安:
后面情緒很激動,直接把售樓處給砸了。
記者:
你們沒有阻攔嗎?
保安:
攔不住,100多人。
解說:
業主們激動的理由,同樣是因為房子大幅的降價,幾個月前購買的這個樓盤的公寓房,價格從均價每平方米2.3萬左右,降到了1.75萬元,這讓許多老業主無法接受。
上海業主:
平均每個老業主最低的損失四十五萬。
解說:
2008年的萬科降價沖擊波,2011年上海中海御景西岸售樓中心雙方交涉,以及剛剛發生在杭州的三起“房鬧”,原因都是房價下跌,讓老業主覺得吃了虧。而事實上,這些地方的房價下跌,其時間也正處于我國的兩次房地產市場波動之中。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尹中立:
從全國角度來看,大的波動主要是兩次,一次是2008年的一次,還有從去年開始,這個是第二輪。全國大多數城市主要是經歷了兩輪的市場波動。
解說:
在專家看來,兩次房地產市場波動,其背后無非是市場與政策兩方面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