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趕不上市場最火爆的時候,但現在業務量比最難時好多了。”李堯表示,他所在的門店今年招了不少新員工。“我們在一些社區、公司等人較多的地方都設立了移動工作點。‘底薪+提成’的工資雖然變化不大,但是房子好賣了,提成便多一些。”
隨著連續降息后市場流動性好轉,購房者實際支付能力提升,對房價的預期有所改變,入市積極性明顯提高。
開發商定價謹慎
在銷售回款增加、資金鏈壓力緩解后,開發商信心明顯回升,8月推盤量持續增多,不過定價愈發謹慎。
數據顯示,8月北京預計入市項目達到35個,大興、通州及昌平等地均有新老項目入市。在這35個項目中,除10個位于城區的項目外,郊區占據絕大部分。“我們的項目就要開盤,總共1066戶,但目前均價待定。這期開盤主要是88平方米的兩居戶型,最適合剛需和改善型置業。”位于北京房山某樓盤的銷售人員如此推介。
不過,中國證券報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如何定價已成為當前項目入市時的一大難題。與銷售低迷時不同,當前大多數樓盤在開盤前并沒有提供具體價位。尤其是郊區項目,即使提供了價格,也主要以底價示人。
“開發商的資金鏈壓力得到緩解后,已經可以控制項目的銷售速度,因此降價動力明顯不足。”北京一位房地產業內人士表示,開發商主要依據前期“蓄客”的程度來決定樓盤最終價格的變化幅度。隨著剛需入市,很多開發商在積累一定客源的基礎上,才選擇申請預售證開盤,因此很多樓盤價格平穩,而不再“降價走量”。
當前樓市調控已經步入“深水區”,在政府堅決抑制投機投資性需求的主基調下,各地對于首套自住需求的政策有所傾斜,但“限購”政策依舊是房地產調控的底線。業內人士認為,盡管樓市近期出現量價齊升,但入市項目定價依然謹慎。雖然房價繼續下跌的可能性不大,但是在政策調控持續落實的背景下,未來價格上漲的幅度有限。(中國證券報)